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科学应对“辐射污染”恐慌症

2011/3/20 9:29:43 来源:文汇报

  囤积加碘盐、抢购防辐射服、拒买日本食品……发生在千里之外的日本核泄漏事故,让部分上海市民患上了“辐射污染”恐慌症。昨天,市科协举行专题答疑会,核安全、核医学以及相关的食品、环境、气象专家就公众心里的种种担忧一一释疑。对于近来出现的种种非理性行为和认识,专家们呼吁市民科学应对。此外,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昨天表示,我国公众目前不必采取预防性服碘和其他辐射防护措施。根据已获取的信息,经专家综合分析,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目前不会对我国境内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回国人员未检出辐射污染

  “好友从日本回来,很想热情拥抱,却担心沾染到核辐射,怎么办?”一些网友最近在微博上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原所长、复旦大学教授顾乃谷为这样的尴尬心情带来了好消息:最近,不少日本回沪人员担心自己是否受到辐射污染,纷纷找上门希望做相关检查,检测结果显示,这些人员体内的辐射剂量基本正常。

  顾乃谷说,即使有少量放射性污染物残留在体外,可将随身穿着的衣物用塑料袋装好后丢弃或彻底清洗。

  防辐射服毫无防辐射作用

  继囤积碘盐、抢购碘片等举动之后,一些市民又开始争购孕妇专用的防辐射服。对此顾乃谷表示,普通防辐射服只能为人体屏蔽掉部分电磁辐射,对于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射线毫无防护作用。

  顾乃谷解释说,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核素是碘-131和铯-137,这些放射性物质会不断向环境中释放β、γ射线,其能量分别高达0.6百万电子伏特和0.36百万电子伏特。“一层薄薄的防辐射服岂能挡住高能射线?!”

  对日本食品不必过分担忧

  受核辐射污染影响,向来以高品质著称的日本食品也日渐遇冷。上海市核学会理事、上海束能辐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戚文元副研究员认为,消费者盲目“恐日”并不理性。

  核辐射对食品的影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外照射,二是放射性颗粒飘落在食物表面。对于外照射基本用不着担心,至于后一种污染,也可通过一定的措施消除或加以预防。

  戚文元说,出于杀菌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不少食品其实都接受过射线辐照,如调味品、大蒜、中草药等。通常,食品辐照的剂量在10千戈瑞(从绝对值的概念讲,1戈瑞=1西弗)左右,但这只会杀死食品中的细菌,而不会在其中残留任何放射性物质。因此,即便某些食品或农产品受到放射性污染源的照射,也只是“过而不留”。

  “退一步说,如果瓜果蔬菜沾染上了放射性颗粒物,只要用流水反复冲洗,即可清洗掉99%以上的污染。”至于有市民担心,放射性物质可能在海洋生物体内聚集,戚文元告诉记者,目前,香港、台湾等地区对进口食品均增设了放射性检疫。如有必要,国内的检验检疫部门完全有能力将受污染的海洋生物挡在国门之外。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