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双汇会不会成“三鹿第二”?

2011/3/21 15:44:53 来源:广州日报

    在我看来,这里首先涉及到一个“品牌态度”的问题。所谓“品牌态度”,即企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品牌。因为品牌对企业意味着高额附加值,所以现代企业几乎都不遗余力地予以推进。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企业打下了品牌的天下,须用心经营才行,但此时也是企业最容易放松的时候。

    我相信“健美猪”不是双汇总部授意,一定是双汇济源公司“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因局部危机,导致整个企业遭遇重大麻烦。

    三鹿曾经是中国奶粉第一品牌,但是因为三聚氰胺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为什么食品类产品更容易出事?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安全。

    除了品牌态度,我认为还有企业家“道德血液”的问题。当然,也有人说市场监管不力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我认为政府职能部门也需要检讨与反省。

    创造安全的品牌环境,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工作。怎么营造健康、安全的品牌环境?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怀疑消费者的智慧就行了。

    在成长的路上,中国企业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刘步尘)

    三大问题抑制经济复苏步伐

    日本地震、中东政局和欧债危机,三大热点问题让世界经济增长充满变数。这三大因素对国际资本流动、大宗商品价格、全球通胀局势和国际贸易等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到全球增长。

    日本地震目前是全球主要焦点,而由此带来的经济影响已经显现。短期看,日本经济创伤阻碍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目前市场担心的是,日本重建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这可能导致日本在全球抛售资产以回流资金,使其他主要市场出现货币过剩现象。特别是日本若大幅抛售美债,势必压低美债价格,像中国就要遭受投资损失。

    同时,日本经济重建工作一旦展开,对大宗商品和能源需求就会增加,这也导致全球大宗商品走高。如果美元供应增加和大宗商品需求增加同时出现,全球通胀压力就会增加。因而,要应对日本经济和金融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加以协调,避免货币流动导致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和通胀加剧。

    在日本核危机结束后,原油价格可能持续走高,若中东原油生产不能恢复正常,势必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在欧洲,若欧债危机继续深化,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或采取适当紧缩政策,会影响欧元区内需求增长和国际贸易。当然,欧元区的经济放缓,也会对冲一部分日本重建带来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减缓全球通胀发生强度。(刘杉)

    央行再加息时间不会很久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创出1983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吸引社会总体流动性进入金融机构的主要手段是利率。当前一年期利率为3%,而今年一二月CPI同比上涨都维持在4.9%,即:负利率1.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100万元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是3%,而实际却是缩水亏损1.9万元。

在负利率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如何吸引社会市场过剩流动性乖乖进入笼子里呢?
    货币工具的失衡一般体现在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两个手段使用失调上:过度使用准备金率,而利率手段力度过小,两者不对称。对市场过剩流动性必须有一个足以吸引其进入笼子里的资金价格即利率,才能使其乖乖入笼。然后,再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将其从笼子里予以冻结,不让其被商业银行投放出去,冲击市场。当务之急是尽快上调利率,才能达到消除通胀货币基础的目的。

    预期央行再次加息的时间不会很久。因此,提醒投资者还是要注意投资风险。(余丰慧)

    买大型国企的股票不如买债券

    中国航空客货流量增长速度全球第一,却没有形成让投资者欣喜的航空股;中国有世界上最赚钱的石油石化公司,却从来没有让中国石油股成为压舱的秤心。

    最近,中石油公布的年报显示,中国石油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4654.2亿元,同比增长43.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8.7亿元,同比增长35.6%;实现每股收益0.76元;每股净资产5.13元。在交出漂亮成绩单的同时,公司还提出了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0.18元的分配预案。

    投资者很不买账,每次中石油盈利报告出台之时,就是老股东减少割肉量出逃之时。根据中石油年报,截至2010年底,公司股东人数已经下滑至122.7万户,而在3年前的2007年末,这一数字还高达188.4万户。过去3年时间公司股东户数累计减少超过60万户。

    中国市场增长如此之快,但证券相关行业却如此羸弱,原因多多,上述投资回报是重要原因,其次是投资时代欠账过多。

    以东航为例,在1997年东航股份公司在纽交所、香港联交所与上证所挂牌上市后,东航就进入了层出不穷的并购重组期,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一共“吃进”5家民航企业,大多数由行政硬塞,最后与上航的合并,则是为央企减负。

    纵观很多并购重组案例,大多数是为了国企减负、做大,很少考虑到市场自身的规律。有些公司上市之前一直保持较佳的盈利状态,上市之后变相背上沉重的包袱,经营管理没有本质变化。

    再次强调,对于大型僵化的上市国企,与其买他的股票,不如买他的债券。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