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湖北阳新明确2011年水产工作八要点

2011/3/22 13:55:43 来源:第一食品网

    2011年,湖北阳新将大力发展以“三鱼两虾”为重点的生态高效渔业、水库银鱼增养殖的生态渔业,深化名特优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推动水产经济跨越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建设万亩鳅稻三千工程,养殖一条保健鱼。泥鳅是“水中人参”,营养丰富,极具保健功能。鳅稻三千工程是采用鳅稻套作或轮作,实现亩产有机稻谷千斤,鳅稻收入两千元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计划在军垦农场、浮屠镇下屋村等建设核心区,示范带动沿河水稻耕作区发展鳅稻连作1万亩。每亩稻田投放泥鳅种苗60斤,经过6-8个月养殖,亩产成鳅150斤,亩产有机稻谷1000斤,亩增收2000元。并在竹林塘渔场建设优质泥鳅苗种繁育基地,年繁育鳅苗1亿尾,供应泥鳅养殖发展需要。

    建设万亩黄颡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做好一条文化鱼。黄颡鱼肉质细嫩,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较高,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以发扬传统品牌为抓手,大力弘扬千年古镇黄颡口镇“黄颡鱼”品牌,挖掘黄颡口镇黄颡鱼文化内涵,打造全国“黄颡鱼原产地”,以黄颡口镇黄颡鱼养殖公司为龙头,主要在海口渔场、黄颡口镇等沿江镇区建设2万亩连片黄颡鱼标准化养殖基地。

    打造中国雄(鳙)鱼之乡,发展一条阳新名片鱼。雄(鳙)鱼又叫胖头鱼,生长快、产量高、市场价格高。阳新发展雄(鳙)鱼养殖具有资源优势,阳新有104个湖泊,面积30万亩,发展雄(鳙)鱼得天独厚。利用湖泊、水库生态养殖,雄(鳙)鱼产品无公害、品质优良。其肉质鲜嫩、味道独特。阳新雄(鳙)鱼养殖目前年产量已达2万吨以上。重点在网湖、仙岛湖、舒婆湖、赛桥湖、竹林塘、东西湖等40个大中型湖泊建立养殖基地,倾力把阳新建设成中国雄(鳙)鱼之乡,使雄(鳙)鱼成为阳新的名片鱼。

    发展订单创汇渔业,打造阳新两只致富虾。小龙虾市场价格高,可出口到欧、美等国家,目前是全省重点发展水产品。阳新将在大王、太子、韦源口、富池、黄颡口、三溪、浮屠等镇(区)发展小龙虾野生寄养10万亩,以黄颡口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在菖湖建立小龙虾繁养基地,实行精养渔池野生寄养和湖泊鱼-虾-蟹生态套养,逐步实现“有水就有虾”的构想。继续扩建半壁山王港湖南美白对虾标准化繁养基地,规模达到5000亩,亩产南美白对虾1.2万元,亩利润4000元。产品出口东南亚国家。以此为契机使小龙虾、南美白对虾成为阳新的两只致富虾。

    加强鱼池标准化改造,提升鱼池生产能力。该县大力推进鱼池标准化改造,把鱼池标准化改造纳入农田基本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中。按照集中连片、水深2.5米、进排水分开、三机配套、循环水利用的健康生态养殖标准,在宝塔湖3万亩连片精养鱼池中选择竹林塘渔场500亩精养鱼池进行改造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全县鱼池标准化改造,提高精养鱼池养殖经济水平。目前全县已改造精养鱼池5000亩。

    加强渔业安全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一是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与二级单位签订质量安全责任状,增强水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二是加强养殖投入品的监督,做好苗种生产、饲料、鱼药使用等养殖生产记录。建立健康养殖示范场,推进标准化生产,抓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工作,促进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三是发挥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监测站作用,定期对有关水质、产品、投入品进行监测。

    加强渔业科技入户和技术培训工作。培植300个水产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3000个水产养殖户,使示范户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目前已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期,培训人员500人次。

    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促进全县渔业可技续发展。一是切实搞好灌江纳苗;二是科学开展生态修复;三是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四是争取划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