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农超对接”能否破解菜贱伤农难题

2011/5/5 9:22: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为解决目前我国多地出现的“菜贱伤农”局面,商务部日前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组织引导大型超市进行产销对接,采购农民“难卖”菜。“农超对接”能否有效破解“菜贱伤农”“菜贵伤民”难题?

  已经和大超市对接了三年的哈尔滨市呼兰区富强晨光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喜光说,“农超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了蔬菜的损耗率。超市的收购价一般要比其他小商贩高出两毛钱左右,菜农从中得到了实惠。

  虽然“农超对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卖菜价格,但由于超市的采购量有限,对农民效益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全国蔬菜供应比例中,农贸市场占70%,超市只占30%,大部分老百姓仍然要购买经过层层加价的蔬菜。

  “农超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的费用,但超市中的蔬菜价格是否因此降低了呢?记者走访哈尔滨市几家大型超市发现,菜价并没有明显降低。在哈尔滨市衡山路一家超市内,市民朱女士说,超市平时的蔬菜价格并不比农贸市场价格低,一般只在打折时便宜些。到超市中买菜是因为超市中一般不会出现短斤少两现象,而且质量有保障,买得放心一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说,相对于小商小贩,超市在引进蔬菜时会进行多道检测工序,对蔬菜品质、大小、重量、标准等方面要求较高,增加了采购成本。胡定寰认为,超市中的蔬菜和小商小贩在农贸市场中售卖的蔬菜所蕴含的内在价值是不一样的。“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的同时,也使蔬菜质量更有保证,将对建立农产品(18.70,0.00,0.00%)质量安全体系起到积极作用。

  一些超市在看好“农超对接”前景的同时也有担忧,农民能否长期稳定地满足超市需求成为关注焦点。一家大型超市负责人表示,超市的需求量比较稳定,而且不能出现断货情况。但由于天气、田间管理等因素影响,对接农民可能出现蔬菜减产或绝产的情况。

  虽然“农超对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卖菜价格,但在对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合作社负责人向记者诉苦,超市进菜的条件相对小商小贩比较苛刻,特别是对蔬菜的“长相”要求严格。

  此外,由于合作社都是由农民组成,大都欠缺对相应法律知识的了解,签订合同时个别超市玩文字游戏,导致合作社和农民经常吃哑巴亏。无论是农民还是合作社,在面对超市时大都是一种弱势地位,影响“农超对接”的长远发展。

  胡定寰说,一方面是合作社和农民,一方面是超市,在对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有效对接。应在蔬菜检测、损耗过程中引入仲裁机制,通过第三方介入监督的方式保证“农超对接”的公平、公正,让“农超对接”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