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不过期”食品是怎样炼成的?

2011/5/13 14:28:03 来源:农村报

  任何一种食品都有保质期、安全食用期,食品过了保质期就意味着可能已经变质,再食用,就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不是媒体曝光,恐怕消费者很少知道,在被信任的超市里,有的食品是经过退货修改生产日期再上架的。并且有的是经过了四五次这样的来回,成了“永不过期”的食品。

  “永不过期”食品是如何炼成的?表面上看,是许多大型超市,只要给足上架费,基本就可以上架销售。更深层的原因则是:食品退出机制混乱,监控体系不健全,才导致了更多行业陋规蚕食着我们的食品安全。

  在美国,食品包装上一般有四个日期:销售截止期、最佳口味期、食用期和封箱包装期。超过了食用期的食物就不能再吃,要销毁。我国《食品安全法》虽然也有关于过期食品的法律条文,但除了笼统地说禁止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并且要及时清理之外,并没有说明到底怎么进行清理,怎样来监督。在这种背景下,“永不过期”的食品便有机可乘。

  另外,过期食品违法成本很低,区区几万元的罚款让一些无良经营者敢冒风险。

  禁止“永不过期”的食品其实并不难。一是要从经济处罚和法律追究上加大违法犯罪成本,“重典治乱”,让“永不过期”的食品不敢露头。二是明确部门权责,加大监管力度。三是要完善食品退出与销毁机制,即过期食品退出与销毁不再是食品生产、销售的任何一方,而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完成。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