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华商晨报:三聚氰胺赔偿账目还要追问多久?

2011/6/9 11:57:54 来源:新浪网

 据央视报道:6月7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人寿公司首次回应了针对“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医疗赔偿基金的相关质疑。据中国乳协通报称,迄今已有27万名患儿家长领取赔偿金。但死亡赔偿等关键问题,乳协未有清晰账目。

  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制品产业令人触目惊心的伤痛,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以化学名称命名的灾难似乎从未真正离我们远去。难过及格线的后续处理机制,使这个名词如同鬼魅般缠绕在民众心头。

  从三聚氰胺被曝光的那一天起,患儿的赔付问题便成为舆论的关注焦点。在这起关乎30万儿童生命与健康的事件中,赔偿体现着奶企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也是这起公共事件最底线的要求。

  当我们反思监管,反思食品安全,甚至反思道德底线的时候,却只能眼看着如此关键的信息被一次又一次遮蔽。试问,作为一起公共事件,还有比对患儿的赔偿更低的底线和比赔偿账户公开透明更基本的要求吗?

  然而,就是这条低得不能再低的底线,却被赤裸裸地践踏了两年多。2009年一个所谓的“尽快公布”,“尽快”到了今天仍然杳无踪迹。当民众试图去追问的时候,却发现如此重大的公共事件的赔偿账目竟然被“国家机密”了。在这个所谓的“国家机密”背后是30万患儿的生命与健康,是无数家庭的眼泪与伤痛。

  我们知道,眼泪与伤痛不应该成为“机密”,于是人们再三追问,得到的仍是语焉不详的搪塞。在生命面前,这一连串的追问显得多么的卑微与无奈。赔偿账目作为重大的公共事件的后续处置进程,及时主动地向民众通报本该是天经地义的。若是到了需要再三追问的地步,似乎已经成了对生命的再次亵渎。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三聚氰胺事件甚至能让《食品安全法》做出多项有针对性的修改,但却连最起码的后续处置机制都没能得到完善。三聚氰胺事件的症结在于监管的不利与责任的缺失,要想弥补这一伤口也只有重建起监管与责任,公众的信任才有重新建立的可能。

  然而,后续赔付的账目非但没能承担起它应有的责任,更再次陷入了监管空白的窠臼。舆论反复追问的并不仅仅是一个账目,而是处置公共事件中类似透明公开等最基本的常识。因为,要想真正去除三聚氰胺留下的阴影,所做的努力不能仅仅局限在食品安全上,更应该从多个层面上恢复那些最基本的常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