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台湾超市进菜先给钱 两岸农业人士“问诊”菜价

2011/6/13 15:33:38 来源:厦门网

    从种菜到进超市,台湾菜农建起了一套完整的运作,而且还是“超市听我的”。昨日,在第三届海峡论坛上,两岸农业人士坐下来“问诊”菜价,台湾的做法很值得大陆借鉴。

  省农业厅经管处处长陈玲说,一边是菜农的菜卖不出,任菜在地里疯长腐烂,另一边超市菜价奇贵。问题的根源就是销售中间环节太多,利润都被二道商、三道商抢走了。减少中间环节就是要扶持发展农业合作社。

  范例

  台湾超市进菜先给钱

  这样的情况,台湾为何不会发生呢?台湾农畜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沈山仓藤说,解决之道就是农业合作社。台湾的合作社发展了上百年,农民们几乎都有自己的合作社,再形成行业联合社。合作社之间,非常强调互助合作。

  举个例子:台湾有很多养猪的农民,不同地方组成生猪生产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再统一形成“台湾生猪联合社”,联合社下有运销社,把生猪直接对接到肉品市场,进行买卖和屠宰,再运往食堂、超市以及深加工厂。再通过加工厂,直接与菜市场、超市等对接。

  也就是说,台湾养猪农民,只要通过“台湾生猪联合社”,就可以直接与终端市场对接。而“联合社”旗下就有管运销的、管加工的。各个农业合作社的原材料也可统一购买,比市场价能低5%-10%。

  在农超对接上,是“超市听我的”。比如台湾超市要买合作社的水果蔬菜,是直接派人到合作社去进行产品包装,再用冷藏车运到超市。农产品被超市买断,不存在卖不出去或者卖完才给钱的现象。

  问诊

  大陆农民想法多难合作

  “台湾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为何不直接拿来用?关键是我们的超市太难进,农民难适应。”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徐旭初说。

  徐旭初说,因为贫富差距大,大陆农民的想法很不一样,很难合作;而且,与台湾不一样,大陆的专业农村合作社一产生,就遭遇巨大的市场压力,合作社很难竞争过已经强大的企业。现在,大多数的加工和销售都掌握在企业手里。而且现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规模不大,许多还成为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要缩小菜农与终端市场的中间环节,难度实在大。

  处方

  扶持发展农业合作社

  陈玲说,这需要时间,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来,省农业厅将直接对合作社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从今年开始评选示范社,每两年一批,一个县10家左右,每个市30—50家,全省大概200家。

  在资金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将得到更多的资金扶持,银行将对合作社的融资进行倾斜,并让合作社承担更多的涉农项目。

  记者 李小庆

  相关新闻

  我省10年内

  散户农民将退市

  厦门网-厦门晚报讯(记者 李小庆)“10年内,福建的散户农民将被挤出市场,他们要么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么寻求对接公司。”昨日,两岸召开农民专业合作社交流,福建省农业厅经管处陈玲处长说,农业合作社,将是未来农民的主要经营组织模式。

  合作社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缩短农户与终端市场的中间环节,最大限度返利于农民。未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推进更多的农超对接,搭建产品直销点,进行有机、绿色食品认证等。

  在厦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454家,成员数1.3万人,仅占农户总数的两成。整个福建,专业的农民合作社不过万家,成员数才21万。不过,现在发展势头很强劲,平均每月增加2000多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