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新生乳标准菌落数真的“更严格”?

2011/6/28 6:15:11 来源:大众日报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研究员和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教授级高工孟瑾就《生乳》菌落总数指标、蛋白质含量指标等情况进行了解读。孟瑾高工强调,新公布的《生乳》标准提高了生乳收购门槛,应该说是要求更加严格了。

  孟瑾认为,1986年制定的《生鲜乳收购标准》将生乳中菌落总数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低于50万CFU/毫升,Ⅱ级低于100万CFU/毫升,Ⅲ级低于200万CFU/毫升,Ⅳ级低于400万CFU/毫升。按照该标准,菌落总数小于等于400万CFU/毫升的生乳都符合收购要求,而新公布的《生乳》标准将生乳菌落总数指标从400万CFU/毫升调整到200万CFU/毫升,提高了生乳收购门槛,应该说是要求更加严格了。不错,新《生乳》标准中生乳菌落总数指标确实比1986年版标准“总体”有所提高,但是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相关标准相比却要低许多。据报道,新《生乳》规定的菌落总数比美国、欧盟10万个的标准高出20倍。而研究乳品加工学长达50年的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则指出,200万个菌落指数,形象地说,就是“在牛场挤奶的牛舍里,苍蝇乱飞”。而这样一部堪称“世界最低”且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标准,却被说成“要求更加严格了”,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国内消费者与国外消费者都是消费者,其作为生物意义上的“人”所具有的对于细菌的抵抗力是相同的,所以不可能相关细菌数量对欧美消费者身体有损害而对国内消费者却是“安全”的。也正因为如此,国内消费者强烈要求国内相关奶业标准中菌落总数与蛋白质含量等指标与国际接轨,唯有当国内相关标准中菌落总数与蛋白质含量等指标与国际标准相近,让国内消费者享受到与国外消费者相同的安全与健康保障,才真正称得上是一部“要求更加严格”的标准,也才能减少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与质疑。

  实际上,正如有人一针见血指出的,新《生乳》细菌总数与蛋白质含量等标准所以制订得比国外标准低许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照顾奶制品企业的利益,所以降低了对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保障力度。也正因为如此,相关奶业标准要能真正起到切实保障国民身体健康安全的效用,需要有关方面更多地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出发,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摆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兼顾企业利益,如此才能制订出更加科学合理与公平的奶业标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