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用油、蔬菜、蛋制品安全指数最高

2011/7/3 7:24:24 来源:今日早报

  上半年检测了

  18大类食品

  今年上半年,杭州市总共检测了市民最关心的18大类食品品种: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蛋制品;乳制品;豆制品;调味品;肉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饮料;粮食加工品;水产制品;方便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糕点;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蔬菜制品;速冻食品;水果制品和蔬菜。

  上半年的抽检,涉及1500多家企业生产的1677批次食品,以及13.2万余批次蔬菜。

  这些样本来自杭州14个区、县(市)的主要生产企业,以及主城区及余杭、建德等地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

  调查数据显示,18大类食品安全指数均处于95分以上,总体安全。

  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98.31分),蔬菜(98.12分)和蛋制品(98.08分)。

  得分最低的是蔬菜制品(95.07分),其次是水果制品( 95.63分)和速冻食品(96.03分)。

  选购蔬菜和水果制品

  要谨慎

  根据指数安全值的有关界定:95—100分为安全,90—95分为欠安全,90分以下为不安全。数据显示,18类代表品指数均处于95分以上,总体安全。但是,水果制品和蔬菜制品的指数,已经接近了95分的临界值。

  蔬菜制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违规添加色素等情况。质监部门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黄花菜、干辣椒、莴苣干等蔬菜干制品时,一定要到正规经营场所购买,在挑选时应仔细辨别,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在检测中发现,水果制品指数相对偏低的因素,在于蜜饯产品,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甜味剂超标使用。消费者选购蜜饯产品时,要看准标签,选购带有QS标志的产品。

  市民对自来水

  感觉最放心

  除了食品检测,杭州市质监局还走进拱墅区李家桥社区、新华坊社区、保亭社区和余杭区桂芳桥社区,就豆制品、粮食加工品、蔬菜、水果、豆制品和饮料、蔬菜、饮用水、冷冻饮品、酒类等10类市民日常消费食品,进行了调查。

  调查为期20天,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801份,回收问卷764份。结果显示,市民认为相对比较安全的食品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自来水、豆制品和水果。但是,冷冻食品、饮料、酒类得分相对较低。

  夏季炎热,老百姓对啤酒、饮料以及冷冻饮品的消费量大幅增长。所以,市民建议,接下来,质监部门应该对这几项食品予以重点关注。

  滥用食品添加剂

  关注度最高

  在社区调查中还发现,由于近期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滥用食品添加剂”,是老百姓关注度最高的问题,其次是“使用非法添加剂”和“食品过期/变质”等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老百姓最关注的食品事件,分别是食品添加剂、瘦肉精、豆芽菜、塑化剂、糕点食品添加剂、真空包装的牛肉(康师傅品牌,没有牛肉味道)和西瓜膨大剂。

  市民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培训;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加强信息透明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立法,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政府应该加强对危险品的运输管理。

  早报读者

  参与检测样品购买

  6月中旬,10名早报热心读者,跟随杭州市质监局一起,到超市、商场、农贸市场和社区小店等经营场所,采购桶装饮用水、蜜饯以及可能受塑化剂影响的饮料、果酱和糕点等,对近期杭城的食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

  选购完食品样品,早报热心读者再亲自送到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国家水产品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由专家进行专业检测。

  早报热心读者所购买的产品,作为检测样品送检,产生的数据,也直接融入了杭州上半年食品质量安全指数评价体系。

  杭州市2011年上半年食品质量安全指数出炉,18大类食品中

  食用油、蔬菜、蛋制品安全指数最高

  蔬菜制品、水果制品安全指数相对偏低

  □本报记者 黄轶涵

  在过去的半年,老百姓最关心,谈论最多的,是什么话题?食品安全,应该算一个了吧。

  昨天,杭州市质监局公布了“杭州市2011年上半年食品质量安全指数”,分数达到了97.39分。这个分数表明,上半年杭州的食品安全情况处于绿色区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