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粮食安全如何不再靠天吃饭?

2011/7/11 9:55:06 来源:凤凰网

    中广网北京7月11日消息(记者费磊 满朝旭)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去年底开始,我国8个冬小麦主产区遭遇了严重的冬春连旱,然而就在大旱之年,夏粮生产却实现了增产,这都得益于及时灌溉浇水的防灾、减灾措施。

    实际上,目前我国的农产品[16.10 -0.74% 股吧]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因此没有水就意味着没有粮食。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刚刚结束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以下是系列报道《中国水利调查》第四篇——《粮食安全如何不再靠天吃饭?》。

    我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工程都超过了规定使用年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人之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认为,我国农田水利现状堪忧。

    唐仁健: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现在对于我们很多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可以说,有了水就有了粮,也只有有水才能有粮。对发展粮食生产,农业稳定发展来讲,最大的建设就是要加强农田水利。现在有效灌溉面积是48%,倒过来讲,一半以上的耕地还缺少基本的灌排的条件,大型灌区的骨干设施的损坏率近40%,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左右。

    正是这种现状使得很多粮食生产主产区越来越重视农田用水的问题,并加快农田水利的建设步伐。河南安阳地处豫北,十年九旱。近年来,安阳市水利部门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建设。依靠这些水利设施的保障,今年安阳市已经连续九年取得大丰收。在安阳市滑县固流村的田间地头,已经60岁的老汉王兴全高高举起手中一张浅绿色的IC卡告诉记者说,今年家里的十多亩地都是自己一个人灌溉的。

    王兴全:小孩出去打工了,劳力不在家。一个人就带水啥的。有了这个闸,这里一推有卡。这个浇地一按就成,省力也省工省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