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食用油价格解禁 通胀压力加码

2011/7/13 7:47:31 来源:证券时报

  长达2个月的食用油限价令刚刚到期,鲁花就宣布涨价5%,其他食用油生产厂家也准备跟风。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食用油限价到期可能引发食用油行业补涨潮,同时,提价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无疑将增加新的物价上行压力。

  食用油价格从2010年10月开始直线上涨,为了保证油价平稳运行,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与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和九三粮油集团4家企业召开座谈会,要求4家企业的小包装食用油在今年3月底前,必须保证油价平稳、供应充足。到了4月份,备受原料成本压力的金龙鱼、福临门等又接到发改委的建议,希望6月底前再次暂缓提价。

  7月初限价期刚刚结束,近日,北京市的一些大型卖场接到了鲁花花生油的提价通知,其中鲁花5公斤压榨一级花生油供货价从119.2元上涨至127.2元,涨幅6.7%;5升压榨一级花生油上涨至115.3元,涨幅5.6%;4升压榨一级花生油上调至99.4元,涨幅达到7.6%。

  齐鲁证券食品行业研究员谢刚表示,鲁花作为国内第三大食用油品牌,其率先提价可能引起小企业的跟风行为。后期若相关部委放松价格管制,预计包括大豆油、玉米油等在内的食用油将会联袂涨价。食用油行业已连续7个月出现售价低于成本的价格倒挂现象,小包装豆油企业除金龙鱼、福临门凭借国家定向销售的低价原料以及较低的渠道费用,仍可保有1%到2%的净利润率;而其他豆油小包装企业成本和渠道费用均较高,处于深度亏损。

  无独有偶,受成本上涨的压力,此前一度被发改委“约谈”的洋奶粉、联合利华、宝洁等日化品,以及保健品、饮料、糕点糖果等近期纷纷实施涨价计划,上演了新一波“集体涨价潮”。

  虽然近几个月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主要由食品拉动,市场普遍预计随着猪肉价格的回落,下半年物价将逐步回落。但包括食用油、日用品在内的居民消费品价格在“约谈”、“限价”风头过后都有涨价的冲动,表明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不小。

  广东金融学院会计系副教授许巍表示,当前油脂产品与猪肉不同,不具备价格大幅波动的基础,其对拉动国内CPI上涨的直接影响可能有限。但食用油提价引起的连锁反应相当大,影响到许多食品价格,同时,近期包括保健品、服装等一些民生产品出现涨价潮,让已创新高的物价又添上涨压力。

  “约谈企业、禁止涨价等目前发改委采用的价格管制措施都是临时性措施,对通货膨胀控制效果有限,只能起到短期管控作用。”交通银行(5.53,-0.04,-0.72%)发展研究部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随着通货膨胀预期越来越强烈,很多企业纷纷以成本上升为借口提高价格,这种趋势的蔓延将对控制通胀形成较大挑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