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乌冬面,“舶来”还是“回归”

2011/7/20 13:00:05 来源:食品产业网

  周末,约上几个朋友,玩玩桌游,晚上找个有外国特色的餐厅一起吃顿饭,饭后带着团购的KTV优惠券去唱歌happy,之后各自回家,这是时下年轻人最时髦的生活方式。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吃有各国特色的美食,一定会如数家珍:意大利披萨、日本乌冬面和寿司、韩式烧烤等等。尤其是日式乌冬面,由于其浓厚的异域特色,筋道爽滑的口感,备受年轻人的喜爱。去日式餐厅吃乌冬面,已成为了“食尚”一族的最爱。

  “舶来”的乌冬面

  提起乌冬面,很多人都自然而然的把它当成是产自日本的食物。但其实,乌冬面的真正起源地,是在中国。

  乌冬面传到日本的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唐朝。当时,来中国求学的日本高僧弘法大师从中国带回了小麦种子,同时也带回了乌冬面的制法。乌冬面用小麦磨粉制成,能够很好的弥补日本一些地区由于不能种植水稻所造成的粮食短缺。由此也开启了日本的面食时代。与此同时,乌冬面在中国却逐渐式微了。

  乌冬面传到日本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日本国内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乌冬面烹饪方法,比如金川县的牛肉乌冬面,群马县的水泽乌冬面,名古屋的棊子面、味噌乌冬面等等。丰富多彩的风味构成了了乌冬面的独特魅力。当乌冬面随着日式餐厅回到中国,它的这种魅力一下就抓住了国内消费者的胃口,受到食尚一族的喜爱。虽说众口难调,但乌冬面花样繁多的吃法,总有一款能让你沉沦其中。

  乌冬面,这种源自中国的美食,却是在外国人手里发扬光大。

  乌冬面的“回归”

  当乌冬面借助日式餐厅的包装重回中国,化身为高端食品而成为食尚界的宠儿。很多人都知道乌冬面,并且把它当做是日本的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这在中国乌冬面企业看来是十分难过的。“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乌冬面起源中国,却被当成“异客”,很可能重蹈“江陵端午祭”式的悲哀,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将乌冬面回归,实际上已经开始回归。”金田麦营销总监王九秀女士对此非常感慨。

  中国乌冬面行业起步于1992年,当时北京金田麦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率先引进了一条当时价值4800万元的乌冬面自动化生产线,拉开了将乌冬面重新“国有化”的序幕。19年年的苦心经营,如今已经拥有4条自动化生产线,并建立了国际化领先的研发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乌冬面生产商。产品远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世界各地,让世界人民认识和认可中国人生产的乌冬面。目前,金田麦的自有品牌“伊田面馆”,也以全新的活力展现在国人面前,无论日式餐厅、西式餐厅、三星级以上宾馆,还是各大连锁超市,均有“伊田面馆”的乌冬面系列产品,老百姓亲切的称之为“伊田面馆,流动的面馆。”

  乌冬面的复兴之路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乌冬面出口国。同时,中国乌冬面企业在产品质量上已经完全与国际接轨。北京金田麦国际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乌冬面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了美国FDA认证,以及更为严格的BRC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认证和HALAL清真认证,并与众多知名跨国集团,如亨氏、玛氏和味可美等进行合作,将产品销往全世界各地,在国际上确立了其领军地位,并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2010年中国最具潜力的中小企业之一。

  “为全人类提供安全、营养、美味的面条类食品”一直是“伊田面馆”品牌的宗旨,其中当然包括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人。为了让国人享受到更美味的乌冬面,“伊田面馆”大力开发更适合中国人口味和习惯的乌冬面菜谱,同时开发出不仅方便快捷,能更好的符合如今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的微波碗面和汤面系列,力图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乌冬面也在这种努力下慢慢回归中华饮食文化的殿堂。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