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生态养殖让崇明蟹告别“乌小蟹”

2011/11/7 13:03:46 来源:新浪网

 记者 俞陶然

  晚报讯 过去,崇明产的河蟹被戏称为“乌小蟹”,而今,通过生态养殖技术和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建立,崇明岛养出大规格的“青背白肚大闸蟹”。在昨天举行的第五届“丰收杯”全国河蟹大赛上,共有10家企业养殖的河蟹获得“金蟹奖”,其中崇明蟹占有两席。

  昨天下午,南京东路的世纪广场人头攒动,第五届“丰收杯”全国河蟹大赛暨蟹文化节的主会场设在那里。此次大赛由上海海洋大学主办,来自上海、重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山东等七个省市的43家企业、合作社选送的大闸蟹参加角逐。下午3点,本届大赛的“蟹王”、“蟹后”正式出炉,“蟹王”重达616.3克,由安徽省安庆市皖宜水产养殖公司选送;“蟹后”的重量为390.3克,由江西省进贤县皖赣特种水产公司选送。两只大闸蟹一亮相,就引来众多市民围观。

  角逐“蟹王”、“蟹后”,比的是个头,角逐“金蟹奖”,比的则是综合实力,也就是蟹的种质和口感。来自上海、江苏、江西的10家企业获得“金蟹奖”。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本届大赛评委王武表示,让他感到格外欣喜的是,两家崇明养殖企业出现在获奖名单上,“过去上海人称崇明蟹为‘乌小蟹’,嫌它们品质不够好,这次评比我们看到,崇明岛如今也能养出大规格的河蟹,口味很不错。 ”

  此次获奖的崇明光明食品集团瑞华实业公司副总经理王月滨告诉记者,他们的养殖场位于崇明岛最西端,崇明西部水体是淡水,水质好,适合养大蟹;崇明东部靠海,水体盐度较高,适合培育蟹苗和扣蟹。从去年10月开始,该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合作,对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让400多亩蟹塘有了现代化程度更高的“家园”。在改造养殖场的同时,他们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在蟹塘里种植大量水草,将养殖水体变得清澈见底,并给河蟹喂螺蛳、活鱼等动物性饵料,强化它们的营养摄入。崇明岛上的阵阵江风,则为养殖场省去增氧机,为水体“自然增氧”,一只只河蟹生活得舒心惬意。

  据王月滨介绍,今年他们养殖场的河蟹亩产量在170斤左右,雄蟹平均重5两,雌蟹平均重4两,已经超过“雌三(两)雄四(两)”的大蟹标准。明年,他们将在崇明建成1800亩的标准化养殖场,成为上海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让更多大规格的崇明蟹爬上市民餐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