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用糖高峰销售清淡 白糖陷入产旺销不旺尴尬境地

2011/12/13 9:24:06 来源:证券时报网

    又到年底,再看白糖市场已是一片萧瑟。按照往年的惯例,到了年末,正是用糖高峰时期,但今年的食糖销售却异常清淡,这和11月8日广西物价局关于2011/2012年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问题的紧急通知所发出的信号可谓背道而驰。该通知很直接地强调了2011年把联动价定到500元的甘蔗对应7000元的糖价,这就等于宣布食糖成本基本在6000元/吨以上,7000元/吨是比较认可的现货底价。

    然而从市场的实际走势情况来看,这个消息的公布不但没有推动糖价上涨,反而是本轮糖价真正开始下跌的转折点。为什么糖价对广西政府的唱好视而不见?为什么白糖进入消费旺季反而不旺?当“计划”遇到“市场”后,到底又是谁说了算?要分析以上问题,需从2008年讲起。

    囤糖铁板联盟渐成

    2008年,全球经济一蹶不振,糖价也不能独善其身。那时,最大糖厂都集中在广西地区,于是在价格暴跌之后,几家大的糖厂拧成一股绳,通过把货都抛到现货市场,抛出低价来,挤占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然后在地板价时再从期货市场上买回来。由于需要10%左右的保证金,还不用付仓储费,这样节省了资金,又拿回了抛出去的货。另一边,他们抱团把新榨出的白糖囤起来,配合全球量化宽松的政策,白糖金融属性开始显现,价格很快走出低迷,一路狂飙。

    糖价涨了,生产厂家、消费厂家都开始囤积现货,糖果厂、饮料厂、食品厂都加入了囤积大队。于是白糖市场成了卖方市场,厂家库存也变成了高利润的源泉。白糖产业链的各端,在糖价上升中结成了坚实联盟。

    利益将这个无形的联盟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此时此刻,当我们核算成本后才惊异地发现,就吨糖利润来看,保守估计都在3000元以上。囤糖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加工的费用,越囤价格涨得越猛,价格涨得越猛,囤积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这种非理性的投机行为和已经脱离市场基本面的垄断利润,竟然从2010年一直维系到了今天。

    高价难以维系

    金融属性开始退潮。随着今年8月以来欧债危机的恶化,以及中国紧缩货币政策的打压,种种迹象显示,支撑商品价格金融属性的泡泡正在一个一个被戳穿。

    当商品丧失了金融属性后,那就要看商品属性了。目前来看,不算糖厂囤积的糖量,仅下游糖果、食品厂囤积的糖量都高达3~4个月的量,这也是导致目前旺季不旺情形产生的根本原因,因为市场正在消化这部分囤积起来的隐形库存。

    随着糖价持续运行在高位,其替代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这样变相减少了对白糖的消费需求。

    当下,正是大量收甘蔗时期,要收甘蔗就需要不菲的首付款。新糖刚开始销售,订单却寥寥无几,现货商家资金紧张的情况十分严重,这将直接影响到白糖的整体市场结构以及糖商的心态,进而波及市场参与者和利益最大化的结盟方。

    与广西地方政府态度截然不同的是,国家对高企的糖价一直采取打压的态度。从2011年7月开始,发改委相关人士就曾赴广西约谈几大糖企,调研了解白糖上涨的原因,意欲对糖价提出限价要求;9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价格监管部门要加强两节期间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这似乎是政策打压所释放出的先期信号,和今年3月暴跌前的棉花非常相似。

    改革图新是正道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继续推高糖价,只能为价格低廉的白糖替代品淀粉糖、甜菜糖、国外进口糖等作嫁衣。为了更好地促进广西地区白糖产业的发展,提升该行业的竞争力,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抓单产,提效率,增强广西白糖的市场竞争力;

    2、给农民一些自留地,不要全区一盘棋都铺在白糖上。一旦白糖出现大幅下跌,糖农在遭受白糖价格下跌损失的同时又伴随着其他物资的紧缺,无疑是雪上加霜;

    3、加强堤灌技术,改善水利灌溉问题。机械化收甘蔗在全球来看并不是一个技术上的难题了,而我们国家却仍在手工作业,同时广西水利资源并不缺乏,却时常出现干旱,堤灌技术的提高也是迫在眉睫;

    4、工业乙醇项目的投入和试点。在能源开采逐年枯竭,原油居高不下的市况下,这是白糖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之一,却迟迟不见有实质性的科研推动和进展。

    应该说,白糖市场的剧烈波动不仅影响整个糖业市场,最终受到伤害的是广西的糖企和糖农,过去铁板一块的联盟也将在价格的下跌途中土崩瓦解。历史无数次经验证明,违背经济规律、事物规律,必然将受到惩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