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农超对接”如何破解农产品产业链涨跌魔咒

2012/1/4 16:40:3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2011年12月28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表示,将继续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由此传递出信息:农产品产业链涨跌魔咒正在逐渐破解。

  2011年,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菜市场为流通主渠道,农超对接等多种产销衔接为补充,周末蔬菜直销市场等直销直供业态为调剂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据记者了解,目前,经升级改造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已基本覆盖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和主要城市,约80%的农产品经“农户-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销售。商务部支持开展农批对接和农批批零对接等流通模式,发展订单农业,逐步完善批发市场的价格发现、信息发布等功能,带动指导农业生产。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优势日益显现。2011年,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开展“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搭建对接平台,农超对接取得快速发展势头。据调查,连锁超市通过农超对接采购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了15%左右。农超对接由于促进了订单农业发展,保障了农产品稳定供应,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促进了农民增收。

  但是,尽管“农超对接”试点在农民增收和超市生鲜经营的提升及降低成本上起到了不小成效,却仍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1年公布的43个“农超对接示范项目”显示,农超对接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普遍偏低,43家零售企业的该项指标不足15%。

  同时,农超对接面不够广泛。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36万家左右,其中4万多家合作社实施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即具备了与超市对接的条件,而目前已经与超市实施对接的仅为1万多家,不足1/3。而超市在农超对接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的核心是配送能力。

  “农超对接”存在三大制约因素,导致农民在这种新型供应链模式中处于弱势,自身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一是大型超市进场门槛高。现在部分超市缴纳的费用太多,进店费、堆头费、条码费等加起来达到十多种,还设置了月销售额标准;部分商场结算不及时,损耗又多。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农超对接”能提高蔬菜价格,但超市对蔬菜品质、大小、外形等方面要求较高,自家大棚里的意大利生菜、瓢菜难以达到要求,不得不通过收购商向省外销售。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在完善“农超对接”发展机制、保护农民利益方面,最大的挑战是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生产分散零星、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大市场统一采购的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农超对接”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推进农业合作社发展,通过农业合作社的形式,把零散的农业生产集中起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保护好农民利益,深入推进“农超对接”。

  比如,注重保护农民利益,稳步推进“农超对接”。农民群众对参与“农超对接”很积极,但是希望能够充分照顾自身利益,希望超市免除或部分免除进店费、货架费和条码费,并缩短结账周期。同时,可以依托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另外,还要降低超市经营农产品成本,完善“农超对接”渠道建设,逐步构建特色农产品的现代流通经营网络,使农特产品快速进入全国物流体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切实助农增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