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徐筠:铁酱油是营养和食品安全的综合选择

2012/2/8 13:24: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铁强化酱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铁酱油”,其研制和生产就是为了预防国民铁缺乏和控制缺铁性贫血。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普通人群都应该选择这种营养强化食物——铁酱油呢?中国营养学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徐筠近日就这个问题给出了解答。用她的话说就是,从营养和食品安全两个方面综合评估的结论是:应该。

  徐筠从事公共营养、儿童食品营养、食品卫生、食品质量评价工作近30年。据她介绍,铁酱油是一种营养强化食物,而用食物营养强化措施改善营养状况在全球各国都有不同项目在实施。

  在国外——

  食物强化在发达国家具有很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20年代,碘盐就在瑞士和美国推广,之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到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在食用碘盐。从20世纪40年代早期开始,谷类食物(特别是面粉)中强化硫胺素、核黄素、烟酸、铁、锌等逐渐普遍。丹麦在人造黄油中强化维生素A;美国在牛奶中强化维生素D等;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对小麦(2571,-12.00,-0.46%)粉进行铁和叶酸强化,其中60个国家为强制性强化。

  在中国——

  虽然中国食物强化工作起步较晚, 20世纪50年代后才开始并逐步发展。我国继1993年开展强化碘盐后,卫生部近十年来分别组织进行了铁强化酱油、营养强化面粉、婴幼儿“营养包”、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强化大米等食物营养强化项目。食物营养强化正在对我国控制微量营养素缺乏和改善人们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产生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也是改善国民营养的一项重要措施。

  至于普通人群该不该选择铁酱油,是依据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和铁酱油的安全实验做出“应该”的答案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酱油的摄入量为8.9毫克,通过食用铁强酱油摄入的铁是2—4毫克。这2—4毫克的铁吃进去,对于身体里面缺铁的人,它会被吸收利用;而对于家庭中可能并不缺铁的人来说,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会将之代谢,不会因过量引起健康危害。

  人们平时关注较多地是 “显性饥饿”,没吃饱、饿肚子,谁都知道。但是“隐性饥饿”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更大,也更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察觉。所谓“隐性饥饿”就是吃饱了肚子却没有得到需要的营养,这主要是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最多见的就是铁、维生素A和碘。例如缺铁就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并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健康危害。而且,这种危害多数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

  所以,普通人群食用铁酱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经过科学的设计和研究,铁强化量和摄入量不会引起铁元素摄入过量,缺则补之,不缺则代谢出去。当然,选择权在您的手中。(李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