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安全五大挑战倒逼食品工业加速提升

2012/4/23 15:13:43 来源:食品工业网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1735家,实现现价食品工业总产值78078.32亿元,同比增长31.6%,高出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速3.7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9.1%,中国食品工业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消费市场,一方面是有13.7亿人口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在过去的30年间,我国有5.2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而据统计,每个城镇人口对工业食品的支出为农村人口的10倍,这也极大增加了对工业食品的需求量;此外,中国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长,形成了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根基。有专家预计,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整体将有18-20万亿人民币的市场空间。未来5-10年,中国食品工业仍是全球食品工业最具活力的板块,但是专家指出,中国食品工业要获得长久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跨越“食品安全”这道坎。


    近日,2012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旨在破解中国食品安全难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指出,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是中国食品工业必须面对的深层次矛盾,目前中国食品安全面临五大挑战。

    1.中国食品工业的基数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与显示度高。

    我国每天加工近11亿公斤的食品,日均创造着214亿元的产值,这个庞大的基数必然使中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几率、概率与显示度增高,食品安全的“触点”增多。

    2.源头污染难以避免,易于传递到整个产业链

    以全球资源的日渐枯竭为背景,中国要用占全球7%的耕地,6%的水源,养活占全球22%的人口,粮食安全是第一要务。农药、化肥、抗生素的使用在一些地区不可避免。同时,在工业化进程中,空气、土地、水的污染加速。因此,来自源头的污染不可避免的向下游传导,且在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

    3.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剧了原料溯源的难度

    中国的农业分散于千家万户,而中国的食品工业在快速集中。一个大企业要面对上千家农户提供的原料,从而形成在脆弱基础上的散点式溯源,因此,在食品安全产业链的梳理中,企业溯源的难度极大。自2008年以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三聚氰胺”、“瘦肉精”及“黄曲霉素”等时间,均发生于产业链的前端,即原料的控制。

    4.快速发展中的失衡及盲目求利中的失律

    中国食品工业用持续30年的高速发展,走过了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百年历程。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正暴露了中国食品工业在高速成长中的致命短板。美国的《食品药品法》已有106年的历史,仍在不断修改与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仅公布了三年,法律体系的基础相对薄弱。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