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财经报道 > 正文

第三方交易平台欲挤酒价泡沫(2)

2012/5/4 11:02:01 来源:华夏酒报

    其三,部分高端酒缺乏价格敏感性。近年来涨价之风最盛的是部分高端酒类。商务政务宴请、礼品赠送等是高端酒消费的主要用途。出于社交需要的消费使这部分酒类在价格方面没有太大的敏感性,很多消费者甚至认为“价格越高品质越好”。很多商家抓住这种心理特征,肆意抬高价格,获取更大利润。

    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总裁李雯峰说:“在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面前,我们应该尊重市场的力量。但可以肯定地说,目前的酒类市场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

    酒类交易平台能否遏制酒价“泡沫”?

    “解决部分酒类商品价格虚高的问题,是加强酒类流通管理、优化市场环境的重要课题。”上海虹口区商务委主任刘波英说。去年底,商务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酒类流通平台,“支持酒类产业集聚、供应链发达的地区,建设集酒类展示推广、集中交易、仓储物流、贸易服务、信息发布、检测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去年6月,上海科技投资公司、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东注资成立了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总裁李雯峰说:“我们不参与酒类交易,而是搭建一个酒类交易的第三方平台,提供酒类的‘源头发行机制’。”

    他介绍,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参照了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的做法。在交易中心上市的收藏酒品均由酒厂以出厂价格直接发行,每一瓶酒均含有全额保险;在酒品上市之前,交易中心发审会专家对酒品品质严格把关。

    “在交易中心购买国窖产品的酒品爱好者,通过交易中心客户端选择提货后,我们将直接把酒品物流到他们手中,不存在任何中间环节。”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顺泽说。

    目前,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已拥有5家承销会员和19家经纪会员,所发行酒品的成交价格均大幅低于同类产品可比市场价格。

    刘波英等业内人士认为,第三方酒类交易平台的建立,能够解决酒类市场信息不透明、流通成本过高等问题,有助于建立更为合理的酒类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市场成熟度。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