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可口可乐迟到的道歉折射出什么

2012/5/14 11:15:08 来源:山西日报

    自4月17日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称“山西可口可乐”)“含氯”事件被曝光以来,山西可口可乐对此的回应,也随着事件真相的逐渐明朗,变得越来越“诚恳”起来。

    5月4日下午,也就是事件发生18天后,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区总裁鲁大卫,在山西可口可乐召开媒体沟通会上向公众道歉。此时的可口可乐,似乎“顺应”民意,调整了态度,失了“面子”,但实质未变。他们仍特别强调,不是“召回”,也不会进行赔偿。

    承认“含氯”软化水混入产品属实,但强调这样的产品是合格的,在可口可乐看来,这样的逻辑是成立的。对此次事件迟来的道歉,可口可乐看似诚恳,其实在公众眼里,质疑却越来越多。

    一问回应事件为何遮遮掩掩4月17日,山西可口可乐员工爆料,该公司将疑似受到余氯污染的产品销往市场,这些产品涉及9个批次12万箱,价值500万元,同时爆料人还向媒体透露了“内部邮件”的内容。

    一时之间,可口可乐产品是否安全成为热议的话题。对此,山西可口可乐并未及时回应。出于对流入市场食品是否安全的考虑,省质监局立即对可口可乐受疑产品进行了检测。4月17日晚间、18日凌晨,省质监局专门召开了两次发布会,对外通报检测情况。虽然个别批次产品含氯实测值偏高,但是9批次样品总体均未超出国家相关标准。

    也正因此,4月18日,在结果通报以后,山西可口可乐随即发表了关于产品“含氯”误传的声明。他们首先强调,“我们出厂的所有产品都经过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检验,符合国家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是安全可靠的。”其次再表示,“日前我们注意到有所谓"公司内部信息",经查并不符合事实。”

    此时,在应对媒体采访时,山西可口可乐均使用这样的口吻。直至4月28日,省质监局认定“含氯软化水混入产品”属实,并开具了“停产整改”的罚单后,山西可口可乐才转变态度,再次声明“特此澄清先前的沟通,并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表歉意。”

    4月28日晚11时30分,记者采访了可口可乐瓶装投资集团中国区集团法物和公共事务总经理、山西可口可乐董事苏燕。当记者问及此前为何否认“含氯软化水混入产品”的事实时,她立即表示,可口可乐从始至终没有这样否认过。

    苏燕的话,该怎样理解?换个角度看,大概可以让公众更加了解可口可乐澄而不清的事实:为何从4月17日~28日,还需要省质监局花费10天时间去认定“含氯软化水混入产品”属实呢?

    二问面对质疑为何吞吞吐吐当“含氯”事件进一步明朗后,反倒让事件过程中的诸多环节有了新的疑问。

    记者采访苏燕时,特别问及事件发生以后,山西可口可乐管理层是否知道操作失误的情况,苏燕对此表示肯定。她进一步解释,2月8日,当员工发现含氯软化水流入生产用水后,确实向上一级汇报了此事。当天晚上,管理层迅速进行停产排查,只是在内部的检测中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为什么在向质监部门进行送检时,没有提请余氯指标的检测?

    “坦率地说,这是一次工作失误。”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