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中国食品企业遭遇“连坐法”考验

2012/5/17 10:50:21 来源:中新社

 企业科技研发创新被公众误解、监管部门的责任由企业承担、源头出问题由企业卖单……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中国食品企业正在遭遇“连坐法”的种种考验。如何寻求食品安全解决之道,已成为中国食品生产企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中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信息发布会暨高峰论坛16日在河南漯河举行。与会的食品行业专家、学者及知名企业领袖围绕“食品企业发展的模式与创新”、“食品产业发展的安全与未来”等问题展开研讨,并一致认为如今中国食品企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没有添加剂就没有今天的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这本身是食品企业科技创新的表现,一些公众却误以为所有添加剂都是有害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熊必琳在此间谈及食品企业面临的食品安全困境时如是说。

  据统计,中国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其中1000多种是香料。

  “不用谈剂色变。”熊必琳说,从数目来说,中国食品添加剂种类并没有发达国家多,但是在食品添加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好像比较多,主要是一些企业使用不当、违规操作造成的。

  中国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中国食品行业的监管部门多达10余家,最终企业出了问题,责任却全部推给企业承担,监管部门就没有责任?他认为应“减法应对”,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监管部门增加越多越出现纰漏。

  在谈及食品企业源头管控问题时,曾深陷瘦肉精风波的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直言,双汇遭遇“瘦肉精”,本来是属于肉类食品产业链上游的问题,即养殖生猪的农户,而最终却由企业来买单,即每年花费近亿元人民币实行“头头检验”。他认为,解决之道在于企业走工业化、现代化道路。

  美国玛氏公司亚洲区总裁李宇则表示,源头管控在于企业应当延伸到供应商,要建立完备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定期去供应源头查探。而北京汇源饮料食品公司董事长朱新礼则期望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控方面应当更严格一些,更细一些,真正的“良心企业”不怕政府的监管。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