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财经报道 > 正文

新农业吸引数百亿风投资金 赚钱项目仍极少(4)

2012/6/14 14:47:18 来源:经理人

 因此,德清源计划走另一条路:到目标城市圈地养鸡。傅哲宽认为,德清源南下,将会遇到重重阻力,“现在中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有机蔬菜、禽蛋品牌,本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好改变。”而且,做有机食品,自然环境十分关键。百年栗园亦有南下计划,目前已经选址在千岛湖边的一个风景优美、没有受到污染的地块。但无论是德清源还是百年栗园,异地扩张的成本非常大,意味着基地投入、渠道投入等。

  有机概念遇到的难题,不仅体现在种植养殖上,在化肥、农药领域,“有机”俨然成为一剂“毒药”。《经理人》手上的投资名单显示,从2008年以来化肥农药的投资案例不到5%。“中国2011年一共上了1200个生物化肥项目,但有90%是亏损的。生物化肥项目目前面临的问题,首先是生产工艺远远还未成熟,其次,这种竞争优势还处在炒作阶段,不容易被潜在客户群接受。”徐洪志分析投资者青睐较少的原因,生物化肥成本高,性价比很糟糕,比普通化肥的售价多出好几倍,农民购买的意愿很低。生物农药的境遇类似生物化肥。他还透露,在国外,农民大面积使用生物化肥和生物农药,根本原因是来自国家法律的限制,二是因为性价比很高。要向国外看齐,尚有时日。

  专业化掣肘

  “我们在农业方面一直都比较谨慎,这几年投资的农业项目,更多是偏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方向,但具体投资的心得,我认为我们还没有积累起足够好的经验。”谈起农业投资,红杉资本合伙人周逵相当谨慎。

  红杉的谨慎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农业投资需要投资人有相当高的专业运营水平。徐洪志认为,目前的农业投资者中,称得上专业的连1%都不到,大部分投资公司都是融到一笔钱,拉一个草台班子,就开始做投资运营。熙可集团创始人朱演铭说:“我觉得他们都是在炒作,因为大家不懂,糊里糊涂就像炒股票一样,把农业概念炒起来,并把农业股上市,把小户的钱圈进去了,但最后倒霉的还是投资者。”

  事实上,农业投资所需要的专业运营功底非常扎实,以熙可公司为例,其农业投资的团队达到几百人,通过输入市场、营运、精益农业等先进理念,将技术和管理嵌入到被投资的项目或公司营运团队中,帮助和支持他们规避风险,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根据《经理人》调查,目前比较专业的农业投资机构,像东方富海、熙可、东方艾格、深圳高特佳、达晨创投、深创投等投资公司,基本上都是按照这样的框架搭建投资团队,深入研究细分行业,挖角农业领域的职业经理人担任投资经理,此外还建立风险控制机构。

  “小型的VC、PE的机会并不多。”徐洪志坦言,专业大机构的投资优势在大项目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一本烂帐:末端造假

  在财务上,困扰投资人的一大难题是,农业企业财务规范意识普遍较差,财务数据不够真实,这两个因素让投资人很难发现其真实的盈利水平和销售等方面的问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