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应该监审的 是稿件还是食品安全问题

2013/1/30 13:41:26 来源:浙江在线

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汴生在提案中说,目前媒体有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过于偏颇和夸大,加剧了公众的恐慌,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他建议,媒体或管理部门应该请食品专家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报道进行监审。

前不久,在一篇文章里我写了这么一段话:“对食品安全的感觉,与其说像头顶高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剑,不如说像迷失于一片沼泽,人人身在其中,四周瘴气缭绕,怪物不时出没于身旁,最多庆幸自己未泥足深陷、不可自拔。”若从李委员的眼光判断,我心中有这样的“恐慌”,是媒体偏颇、夸大报道导致的“负面作用”;而我若发表这样的文字,则更分明是“加剧公众恐慌”的罪魁祸首,是本该请他这样的食品专家“监审”掉的。

当然,“监审”掉“夸大”食品安全的报道后,公众不恐慌了,海晏河清,莺歌燕舞,欣欣向荣,时和岁丰。若再多报道几篇类似于“某国专家对中国食品质量较乐观”之类的新闻,那更会让幸福指数一路飙升,想不幸福都不行的了。可存心不让自己幸福的人还真不少,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报告称,只有19.1%的受访者对于食品的安全状况表示满意,在被问到未来三年食品安全状况变化的时候,34%的受访者觉得食品安全未来不会有变化,17.7%的受访者认为将会变得更差。或许在李委员看来,这都是因为媒体未经“监审”的报道蒙蔽了超过八成的受访者。

看来,群众的眼睛不是雪亮的,只有某些食品专家的眼睛是比雪还要亮的。不过有几道是非题不能不先做一下。第一,李委员说媒体“有一些”报道偏颇和夸大,这“一些”的比例有多大?是否做过核实与统计?到底是不偏颇不夸大的多还是歪曲事实的多?第二,公众恐慌,是因为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还是因为媒体报道了这样的事实?第三,所谓“食品专家”,是用他们来研究关于食品安全检测、监管方面问题的,还是主要用他们来监审新闻稿件后说明“没有食品安全问题”的?

上过中学的都知道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个大学教授,更是一个政协委员,应该不会不知道他作为“代表”参政议政,不能分不清主次、打错了靶子。古语说“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一个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更该是对有毒有害食品采取“零容忍”姿态,并直接拔刀攻打的勇者。这是非专业的普通百姓,包括有些媒体记者,对这一类专家寄予的厚望。但尴尬的是,打出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塑化剂、毒胶囊等等妖魔鬼怪原形的,不是有关部门,也不是食品专家。只是常常听到食品专家向我们科普说:“食品含有的有害物质吃一点其实不会威胁人体的健康。”

专走“正路”的食品专家该好好想一想,自己肩上的责任是什么。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