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毒生姜”为何敢走民族自残路

2013/5/7 11:11:23 来源:中国吉林网

据专家介绍,山东潍坊有些姜农使用的神农丹,主要成分是一种叫涕灭威的剧毒农药,50毫克就可致一个50公斤重的人死亡,这些使用剧毒农药的“毒生姜”农民自己不吃专供内销,而出口的生姜却不使用高度农药。(5月6日《新京报》)

出现此问题直接原因是国内农药检查的不严格,与国外的严格检查制度相比,连基本的抽查制度也沦为了形式,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分裂:一边是民族在毫无顾忌的农药残留中“自残”,一边却是对国外检查制度的严格遵守,甚至对国外标准的一味逢迎。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越来越牵动着13亿国人的神经,“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问题食品频频出现,一些化学药品的名字竟然堂而皇之的走上人们的餐桌,并且已经成为公认的潜规则,危害触目惊心,担忧不为不过。与国外的越来越严苛的标准相比,我们始终走在后面,即使技术走在前面,也作出“对外一套对内一套”的两面姿态。

不是国人有“自残”的怪癖,也不是国人对身体有“高度自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监督部门的无为和法律法规的无力,让群众奈何不得。即便“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是苦恼手中武器的缺乏与无力。食品安全执法往往沦为形式,即使被查到也是罚款了事,甚至罚款成了很多部门自肥的渠道,同时违法成本过低,人们更加肆无忌惮,在民族自残之路上走的“不亦乐乎”,收获远远大于损失,何谈安分守己。

“毒生姜”不过又是食品安全的冰山一角,但要根治也不是束手无策,也不需要耗费时日,除了提高民族的自律意识,更重要的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制度,统筹各部门工作的合力,“严”字当头。近日,“两高”针对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颁布了最新的司法解释,最高可判处死刑,成为“史上最严”的刑法解释,体现了维护食品安全的决心和信心。

除了严惩严管,也需要提高检测标准,与国家市场接轨,甚至要高于国外的标准,“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

食品安全是“舌尖上的中国梦”,是天大的事,也是最不能讨价还价的事。让公众获得最安全的食品,让不法分子付出最贵的代价,像“毒生姜”这样的民族自残事件也许不会再上演。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