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武汉蔬菜“防毒网”是否安全

2013/5/15 8:53:30 来源:湖北日报

“毒生姜”事件再次刺激百姓早已绷紧的食品安全神经,不少市民疑虑,城市蔬菜“防毒网”是否安全?近日,记者走访了武汉最大蔬菜供应点白沙洲大市场,这里买全国,卖全国,武汉市七成农产品交易都在这里完成。

随机抽检,筑起蔬菜“防毒网”

9日,武汉宣布山东生姜抽检合格。上午10时许,记者在白沙洲大市场南二区看到,例行的抽检正在进行。

3名“白大褂”拖着一个小货篮,走进第三个档口。一人与老板交流,一人负责记录,另一人挑拣一些苋菜、黄瓜等,装进透明塑料袋,放入小货篮。出去前还让老板在一张纸上签了名。半个多小时,“白大褂”随机走进3个商行档口,小货篮很快装满了各式蔬菜,约有10多包。

“白大褂”离开后,记者询问几家商行抽检情况。“隔几天会来抽一次,有时候每天都来”“一般不通知结果,不通知就应该是合格吧”。锐洋蔬菜公司等几个商行老板称,穿白大褂的是大市场自己设的检验员;偶尔能看到穿制服的检验员,他们是设在大市场的洪山区农产品检测站的执法人员,一般开着印有蔬菜检测标识的面包车,走到哪家就抽哪家。

生姜以前是不检的,央视披露山东毒生姜后,金鑫商行才首次接受抽检。正在旁边下货的赣H08957货车车主说,他从广西拖一车豆角,刚刚下货,打算装一点萝卜等回江西,“来时车上带有豆角原产地检查单,但进大市场时没人查看。”

每批蔬菜抽检,摄像监控随时可查

记者跟随“白大褂”来到大市场检测中心,几名检验员正在实验台上忙碌。刚刚采来的样品放在墙边6层不锈钢样品架上,检验员按顺序提取样品,进行“酶抑制”快速检测,目的是定性检测样品中农药是否超标。定性检测只查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涕灭威)农药残留,一个样品10多分钟可出结果。

检测中心负责人张琼指着墙角的摄像头说:“这个实验台由市农检中心24小时远程监控,每天抽检批次、实验过程画面都会传入上级部门电脑,检测结果有保证。”

张琼介绍,大市场规定“逢车必检”,所有1000多家商行全覆盖。发现问题后上报洪山区农检站,可立即封存货物,并送市农检中心定量检测。定量检测超标的蔬菜将依法销毁。

据透露,大市场检出的“农药残留”险情不断。反季节菜最容易超标,长豆角、昆明白菜、福建西芹、广东韭菜等都是重点抽检对象,进入5月本地菜上市后要好一些,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上个月,东西湖生产的一批韭菜就查出农药超标,销毁了300公斤。

“逢车必检”,执行有漏洞

相比实时监督的实验过程,样品提取和结果送达就不那么让人放心。

《武汉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和白沙洲大市场均规定:逢车必检,结果公示。也就是说,每一货车菜进入市场,都应该检查。但实际操作中,没有完整可控的抽检取样流程,日复一日的规定动作很难完全到位。疏漏可能存在,超标蔬菜流向餐桌的可能也就存在。

张琼说,检测中心24小时工作,每一车货都会登记抽检,结果随抽检工作人员送达。但很多商行则表示,抽检随机进行,没收到结果。洪山区农检站负责人刘建国称,抽检结果合格都不送达,“一些超市会到站里索要合格结果”。

白沙洲大市场日交易量4500吨,占武汉农产品市场总量70%。货物周转很快,尤其是叶菜,有时一车货1小时就能卖完。本地菜半天可以卖完。外地大货车进菜,最多也只卖两天。市场检验员只有15名,分成3班,每班平均5名,全覆盖检查难度不小。

前来买菜的武泰闸商贩董先生说,“有的菜不等抽检就卖完了。”他认为,突出重点,面上兼顾一下就行了;毕竟商家进货渠道变化不大,抽检一次能管几批货。

多数商家认为,相比外地,大市场检验员还算认真负责。但仅靠个人责任心不保险,要有硬性的规程和方便的监督,从制度上保证蔬菜抽检全覆盖,市民才能放心食用。

本周起,白沙洲大市场打算启用二维码追溯技术,将农残抽检结果写入蔬菜“电子档案”。农残抽检果如何与蔬菜及时对应并完全覆盖,人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