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3斤皮皮虾称出5斤多 业内支招上秤先控水

2013/9/4 14:32: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昨日是新区“开海”第三天,海鲜交易已经全面升温,不过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海鲜销售“顽疾”依然存在。业内人士表示,缺斤短两和以次充好是商贩在卖海鲜时常用的欺诈方法,消费者购买海鲜时应尽量自己挑选,并待包装袋中的水控干后再称重。

记者亲历 3斤2两皮皮虾称出5斤多

昨日上午9时,当记者来到北塘码头时,这里的海鲜市场已经人头攒动,数十家商铺沿着码头一字排开,主要销售当季的皮皮虾和海蟹。“新鲜的海蟹,个个有黄。”看到记者在摊前观察,码头最左侧摊位后的女摊主一边热情地招呼记者,一边拿着筛子迅速搅动水箱里的皮皮虾。

这位女摊主告诉记者,这些皮皮虾都是当天刚打捞的,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余下这些全部25元一斤。见到记者有些犹豫,她又主动表示价格可以再商量。当最终记者决定以每斤20元的价格购买5斤皮皮虾后,女摊主一边抱怨“5斤才多少呀?才够吃一顿的”一边从水箱后掏出一个不透明的塑料袋,迅速用筛子捞起十几只皮皮虾倒了进去,放在水箱后的电子秤上一秤:“总共5斤3两,按5斤算就行。”就在记者准备付钱时,女摊主打开袋子,铲了一些冰块装进袋子,并告诉记者这样可以保鲜。

摊贩秤上的5斤皮皮虾实际重量到底是多少?随后记者来到塘沽杭州道一菜市场的公平秤上进行验证。称重后记者发现,这一袋皮皮虾连同冰块在内重量仅有5斤3两多,而将袋中冰块和水全部倒掉后的重量竟然只有3斤2两。

业内支招 海鲜自己挑 上秤先控水

“缺斤短两和以次充好都是商贩在卖海鲜时最常用的花招,不管是在码头还是菜市场,这些猫腻儿都存在。”在开发区从事水产销售生意的张文对记者表示。

张文推测,摊主的秤摆在水箱后面,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看不清斤数,同时也方便在称重时调包,而在称量之后马上装冰进去的目的一方面是让消费者拎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被发现缺斤短两后有话可说。

除此之外,张文还告诉记者,在市场中“以次充好”的现象也很普遍,常见的有把死皮皮虾放在水箱底部,捞时和活皮皮虾一同捞起,或者是把小螃蟹放在水箱的一侧,趁顾客不注意掺到消费者的袋子里。

张文建议消费者,要想保质保量,尽量自己带一个小秤,在称海鲜的时候可以在塑料袋的底部戳一个小洞,待水流干后再称重。此外买螃蟹时要自己挑,并拎起来看看其是否活;买虾的时候,可以要求摊主从水箱的中上部捞,尽量不要箱底的;选择蛏子、花蛤时可以轻敲其背部,迅速合上的则肯定是活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