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雪兰牛奶一涨再涨 部分产品价格已上调0.3元至1元(2)

2013/11/26 10:44:01 来源:云南网

三元蒙牛伊利牛奶下月或跟涨

没错,三元官方网站上,一则叫做“关于三元部分产品价格调整”的通告,引来了不小的点击率。通告称,由于今年以来,原料奶收购价格同比增长幅度已逼近50%,仍在持续上涨;三元食品始终保持所有乳制品均100%采用生鲜原料乳制造;而且其他原辅材料,如:包装材料、人工成本等也在持续上涨,企业无法通过采取精细化管理、高效生产运营等内部措施消化全部的上升成本。因此,三元公司经过慎重考虑,将自2013年12月起上调部分产品的价格,加权平均涨价幅度为8%。

这将是年内三元液态奶第二次涨价,上一次是年初上涨5%。而继三元宣布调价策略之后,蒙牛、伊利均表示将在下月对部分产品价格计划进行调整。昨日,与蒙牛乳业云南公共事务部取得了联系,其工作人员表示下月蒙牛也将会对各类产品进行价格调整,不过具体的涨价时间和幅度暂时无法透露。

8月份以来,蒙牛、伊利等大品牌乳业企业均上调了部分产品的售价,而昨日,在市区内各大超市,蒙牛、伊利常温奶基本维持着8月份以来涨价后的价格,伊利金典纯牛奶维持在62元/箱,蒙牛特仑苏仍为62元/箱。

业界称 都是奶源紧张惹的祸

据一家雪兰直营店负责人介绍,11月5日开始,昆明市场上的雪兰牛奶大部分产品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价。“本土品牌牛奶都有提价。雪兰150克的酸奶价格只提了0.3元,不算多。”该负责人表示,“雪兰价格提得最多的是950毫升的巴氏鲜牛乳以及鲜牛奶,都提了1元钱,目前的价格分别为15元与11元。”

至于原因,业界普遍称“都是奶源紧张惹的祸”。云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黄艾祥认为,奶源紧缺、原料奶价格持续上涨是今年液态奶价格一路走高的主因。“云南本土的奶源供给一直都比较紧缺,而今年牛肉价格又持续上涨,散户奶农养牛成本提高,很多奶农杀牛卖肉,奶牛数量逐渐减少,奶源供不应求,价格自然就会上涨。”

另外,业内人士还表示,今年7月、8月天气高温,奶牛减产,再加上去年和今年部分地区出现了口蹄(疫)疫情,造成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杀牛,加剧奶源的紧张程度。

“当前我国奶牛63%为散养和小规模养殖。这几年,饲料、人工、防疫等综合成本的上涨速度远快于奶价涨速,造成奶农养殖户比较收益下滑,加上疫情出现,养殖风险明显增大。”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与此同时,由于人力成本上涨,造成外出打工收益远高于在家养牛。共同作用下,大量奶农和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市场。“而近两年国内液态奶总消费保持增长态势,奶荒加剧了供求矛盾,但要缓解奶荒不是单靠涨价就能立竿见影的。”

见习记者 林舒佳(都市时报)

涨价不是万能钥匙

对于牛奶生产企业来说,必须认识到,涨价只应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应急措施,而不是常规手段。

原料奶收购价格同比增长幅度已逼近50%,导致各大品牌液态奶在今年集中调价,根本原因被认为是杀牛卖肉导致的奶源紧缺。这证明,液态奶生产行业已经“掉链子”了,他们无法很好地掌控原料来源。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牛奶需求迅速增加,这让牛奶生产企业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手忙脚乱。这表现在,刚刚爬出曾经食品安全问题的大坑,又陷入如今原料紧缺的窘境。

奶牛不同于其它,无法靠一帮工人加班加点把奶牛瞬间养大,并把奶挤出来。这个行业的特殊性使液态奶生产企业必须紧张起来。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头奶牛,奶企即便把牛奶价格涨到每毫升1万元,也无法创造任何利润。所以说,涨价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在对原料的把控上,很多经济农作物的深加工企业都对此颇有研究。他们或者让旗下的农民有钱赚,或者建设自己的基地,液态奶生产企业为何不去尝试一下?

记者 赵航(都市时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