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姓“草”不代表安全

2014/6/29 6:47:47 来源:和讯网

文 陈玺撼

  最近有一种姓“草”的化学物质一下子“声名显赫”,上海市场上传出有部分商家使用“草酸盐”加工鳝丝的情况,本市食药监管部门表示,草酸盐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对此,有市民不太理解,认为“草酸盐”姓“草”,是不是从草本植物里提取出来的?应该很安全,为何不能使用呢?

  的确,草酸遍布于自然界,常以草酸盐如草酸钙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的细胞膜内,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含有草酸钙。很多食品中也含少量草酸,但在少数食品中含量较高。一般绿色蔬菜中草酸含量较高,如每100克菠菜含600毫克,大黄含500毫克等,甜菜、花生、茶中也有较多的草酸。

  但植物里的草酸绝对不等同于化工品商店里买到的草酸,后者的制作工艺一点也不“自然”:大多取一氧化碳如黄磷生产的尾气,经苛性钠吸收后,制得甲酸钠,甲酸钠在高温下脱氢得到草酸钠,再经石灰、硫酸处理,制成草酸。这样的草酸普遍被用作除锈剂,要用来加工鳝丝,谁吃了心里都不踏实。此前,工业草酸也曾作为“洗虾粉”被曝光,为了让脏兮兮的小龙虾褪去外壳上的污泥,变得鲜红诱人,就有商贩悄然加入了洗虾的浴盆里。

  就算植物里的草酸类物质,也算不上绝对安全。据估计,平均每人每天从食物摄入约150毫克草酸,而纯草酸的半数致死剂量约为每公斤体重375毫克,一个体重65公斤的成年人,半数致死剂量约25克。无论是植物提取还是工业制造的草酸,如果不法分子在食品里肆意添加,还是有很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有关部门必须予以严厉的打击和处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