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冬病夏治前明白三件事儿

2014/7/15 16:17:33 来源:大河报

受访专家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王庆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疼痛科主任胡斌 七代祖传名医、济华中医馆坐诊专家刘永辉

冬病夏治并非拘泥于“头伏”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入伏头一天最适合开始冬病夏治。事实上,开展冬病夏治,只要是天气够热、阳气盛的时候,就完全可以,错过头伏也不要紧。”王庆波说,常规每年贴敷两季(三伏贴,三九贴),通常每季贴敷视病情5~10次。每次贴敷原则上成人4~8个小时,儿童酌减1~3个小时,但必须因人而异,以局部温热感,颜色微红为度,因个体差异,局部出现灼热、疼痛感时可提前去除贴药。

说到冬病夏治,人们马上想到贴膏药,其实,贴敷只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主要为中药外敷,即三伏贴,将中药制成小药饼,根据不同的病情,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贴敷,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方法。”王庆波说,除了贴敷,还有中药内服、艾条灸、艾柱灸、脐疗、穴位注射、穴位拔罐、刮痧、药膳等,都是冬病夏治增加疗效的重要措施。

王庆波强调,冬病夏治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冬病夏治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最好将其作为综合治疗方法的一种。

冬病夏治并非仅限于内科病

很多人以为“冬病夏治”适合哮喘、肺气肿等内科疾病,事实上,颈椎、腰椎、关节等疾病也适合冬病夏治。

“凡是在冬季寒冷时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胡斌说,夏天毛细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新鲜的血液、营养易通达皮毛,而代谢废物等致痛物质也易吸收消散,肢体酸胀、僵硬、疼痛等症状往往会因此缓解甚至消失,所以,夏季除治疗咳嗽、老慢支、哮喘,还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时光。

冬病夏治借三伏最热之时,对病人进行治疗,使虚阳恢复正常,增强其抗病能力,起到预防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作用。“冬病夏治通常适用于虚寒性疾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刘永辉说,对于热性疾病或阴虚的人,三伏天贴敷后相当于助火,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肺结核以及皮肤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等属于禁忌证。

“不少人把冬病夏治的贴敷当成治百病的宝贝,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其实并非所有的病都能冬病夏治。”王庆波说,适用于冬病夏治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成人及儿童的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冻疮、咽炎、儿童肾病及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缓解期等也可治疗。

冬病夏治并非“立竿见影”  冬病夏治与冬日进补一样,疗效无法“立竿见影”。一般来说,三伏天治疗冬病,要等到冬天才能显现出效果,有些疾病还需坚持几个夏天,才能收到明显效果。

“要是因为未能看到立竿见影疗效,就停止治疗,或者稍微起效一点,就无法持续治疗,冬病夏治也就打了折扣。”刘永辉解释说,冬病夏治并非一蹴而就,有的疾病需坚持治疗好几个夏天,比如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通过冬病夏治可以使疼痛感逐渐减少,而坚持2至3个夏天的治疗后,关节畸形也

能得到改善。如果不进行长期的治疗,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效果的。

“既然选择在夏天治疗,就是看中了‘热’,所以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回家也不能过分贪凉,否则与‘春夏养阳’的中医思想是矛盾的。”胡斌说,饮食上,敷贴的当天不宜进食生冷、海鲜或辛辣刺激的食品及冷饮,其他饮食与平时一样;环境上,尽量少使用空调,但室内温度也不能太高,最好的方法就是待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用电扇微风吹吹。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