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上海福喜问题食品事件思考之三:拒绝神话

2014/7/30 6:37:57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上海福喜事件涉及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十多家洋快餐巨头。一些媒体在报道中称,洋快餐“躺着中枪”,也是受害者。洋快餐也及时生动地作出一副十分委屈状,麦当劳就宣称被上海福喜骗了,似乎所有责任都在供货商。事情果真如此吗?洋快餐只是被“猪一般的队友”拖累,真的没有任何责任吗?

对原料进行严格的产品检测抽检,是食品生产企业应尽的责任。这些号称有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国际连锁洋快餐企业,如果没有履行检验程序,就是失职。如果多年来的抽样工作未能发现如此严重的问题,就是失察。如果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刻意隐瞒发现的问题,就是失信。事实上,洋快餐质量安全把关失守失灵已经不是第一次。据媒体统计,过去的5年里在华洋快餐已经曝出至少豆浆门、问题鸡等17起食品安全事件,肯德基更是连续三年出现安全丑闻。每一次类似的问题对缺乏诚信的洋快餐触动微乎其微。这个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幽灵始终在不远处徘徊。上海福喜事件只不过提醒消费者,洋快餐的食品安全只是“一个神话”,发生问题绝不是孤立的。

洋快餐的流程设计、质量控制体系未必像他们声称得那么严格,但危机管理体系一定非常严密。上海福喜事件发生后,洋快餐飞快地启动应急管理,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迅速划清界限、撇清关系,果断表明坚守食品安全的态度,可以说,将危机管理的技巧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至今没有一家洋快餐因过失向消费者致歉,倒是为产品断货而表示了不痛不痒的抱歉。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洋快餐都给消费者造成了伤害,真正中枪的不是洋快餐,而是消费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远在日本的全家连锁便利店,就从上海福喜进口食材一事向日本民众公开郑重致歉。当在华洋快餐演绎一场又一场危机公关的“神话”时,其内心充斥的是傲慢,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

令人沮丧的是,至今没有一名消费者因在洋快餐店里食用过福喜食品而付之于法律。当然,这与我国维权难的环境不无关系。更令人沮丧的是,事发后洋快餐门店不仅没有门可罗雀,而且生意依然红火。有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甚至引发消费者的不满:不要在我吃饭时提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也许正是明白了中国消费者看似激动的神情、实为麻木的态度,百胜集团和麦当劳等洋快餐的股价经历了短时间下跌后,又重新开始上扬。可以预见,下一步洋快餐将运用更加高明的营销手段,更大力度投入广告,试图再次演绎一场在危机中扩大市场的神话。而这样的神话无疑是对我国消费者最大的讽刺。

质量安全的决定力量在市场,在人们维权意识的觉醒和消费的理性选择。质量安全还取决于我国食品安全体系是否健全、法律制度的进一步严格以及监管者的不懈努力。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洋快餐的神话才会彻底破灭,才能回归到真诚慎重对待我国消费者的轨道上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