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网购自制食品,安全问题能保障吗?(2)

2014/12/16 10:05:31 来源:三晋都市报

记者打开小宋购买曲奇的店铺,看见该产品的交易量甚是火爆,月销量竟达33960笔。首页显示的累积评价也有41869条,并且被自动分为“味道不错”、“态度不错”、“质量不错”等六个方面的正面评价。当记者点击进入评价页面后,才发现差评有430条,基本都反映食品存在过期问题,口感很差、感觉发霉,服务态度差,虚假宣传等问题。这并不是全部,记者看到很多追加的评价也有很多是差评。此外,记者还留意到,在好评中存在“刷评”的现象,一条一模一样的评价,有多个ID买家使用,并且追加的评价也是一样。

记者通过淘宝旺旺与商家取得联系,店家称自己售卖的食品都是自己家手工制作的,虽然没有加工厂,但还是提供了《食品生产许可证》,至于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买家给差评,店家的解释是:“个人口味不同,有些买家不喜欢,如果一个店铺全是好评,我觉得是刷出来的。”随后,记者又询问了淘宝其他店家,只有极少店家能够提供生产许可证,大部分店家都只能凭嘴说,无法提供证明。“我们都是安全可靠的,有图上的制作过程为证,再说买卖都是凭良心,凭双方信任,我们当然不会欺骗消费者啦!”一位店家这样回复记者。

对于网销自制食品的安全问题,记者咨询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她称自制食品绝大多数属于预包装食品,这其中不少都属于“三无”产品。“不能否认有些店家确实在用安全的原料生产食品,但这仅是少数,消费者也无法从众多商家中辨别好坏,唯一能给他们提供依据的就是食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但本就看中开网店不需要太多复杂程序的店家,又有多少人会主动申请这些证件呢。所以还得靠法律的约束。”业内人士说。

记者随后咨询法律界的人士了解到,《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修订后,最大的亮点就是要求“入网食品经营者实名登记,并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可先行赔付”。“就是说其实从法律的层面讲,已经对网络食品进行了约束,主要还在第三方平台上,就拿淘宝来讲,作为平台它必须做好把关人,发现在自己平台上有违反《食品安全法》的首先要报告食药监管部门,并且可以终止提供平台服务;其次要负责赔偿消费者在该平台购买食品后,合法权益受到的损害;最后因其没有制定相关准入规定,还要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