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东营进口食品问题多 别为“高大上”花冤枉钱

2015/2/10 9:18:10 来源:东营网

  近几年,市区内多家大型超市设有进口食品销售专区,另外,不少进口食品零售店也相继亮相。无论是网购还是实体店购买,写满外文的进口食品外包装,让许多市民觉得“高大上”的同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2月8日,记者从东营检验检疫局获悉,进口食品并非百分百合格,去年仅东营口岸就查获进口不合格食品23批,货值80.5万元。

  进口食品易遭冷落

  2月8日,记者走访我市胶州路乐天玛特时发现,往常占据整个摆货架的“进口食品专区”已撤柜,取而代之的是“韩国原装进口”,货架高度也比其他货架低一大截。记者查阅大部分进口商品发现,其中不乏2013年的商品,“进口食品很少有人买。”一名导购告诉记者。记者发现,超市付款台附近有个“大清仓”货架,摆放着临近保质期的商品,而其中进口商品占据了该货架的“半壁江山”。

  记者咨询乐天玛特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国内商品在过了保质期三分之一之后就不再进货,而进口商品因为进货路途较远,是在过了保质期二分之一之后便不再进货。“大部分商品会在临近保质期前2—3个月进行促销处理,再过一阵会通过内部促销卖给员工。”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另外,该负责人介绍道,因为进口商品在进入商场时都签过合同,即进口商品过期之后,折损费用由商场自行承担。

  进口食品问题多

  2月8日,记者了解到,2014年仅东营口岸就查获进口不合格食品23批,货值80.5万元。据东营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介绍,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在不合格进口食品中,存在添加剂、细菌总数、有害物质或含量超标或不符合国家规定。从包装来说,存在食品标签不规范等。此外,由于长途跋涉、运输时间较长,不少饼干类、乳制品会出现发霉的情况,酒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瓶塞顶起、酒液外溢、标签被酒液污染等。

  记者咨询一位从事进出口行业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有的在国内销售的商品在国外有可能是市场占有率很低的滞销货,在原产国卖不动,生产商就会打折销售,进口商感觉利润大,可能就会进口这些商品。”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很难避免进口商品中本身存在“陈货”。

  购买看清“出生信息”

  对此,东营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建议市民,购买进口食品时一定要看清“出生信息”。据介绍,凡经过检验检疫的进口食品都贴有正规的中文标签,标签内容不仅要与外文内容相同,还必须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以及在中国国内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

  另外,检疫局提醒市民,所有进口食品都必须具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才能够进行合法销售,上面注明了该进口食品的详细信息,并盖有出入境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的公章。所以,市民选购的进口食品可先查看是否具有该证书。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