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徐义闯:是什么导致“僵尸”食品频频现身?

2015/7/8 9:38:02 来源:荆楚网

最近,宁波一家企业领到了140万元的行政处罚罚单,这也是江北区在食品流通环节领域开出的最大罚单。今年3月,江北区市场监管局在江北一家冷库中,查出了该公司贮藏的32.86吨超过保质期2年多的木瓜块和木瓜丁。无独有偶,频频曝出的“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7月7日浙江在线)

有毒有害食品在时下整体饮食安全形势严峻,食品安全尚未得到有效抑制的当下不算稀罕事,有毒制品、毒蔬菜、非法添加剂、苏丹红等等,随便罗列就有一大串,不成想,有毒有害食品竟然又有新成员加入,近期“僵尸”食品的频频现身让人大感诧异之余,也发出更为深沉的警钟。

“舌尖”上的安全一直牵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从有毒蔬菜到非法添加,再到注水肉制品,一起又一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毒害大众身体的同时,也刺激着大家脆弱的神经。于是,国内奶制品曝出“三聚氰胺”事件,就捧红了国外婴幼儿奶制品,有毒有害农产品泛滥餐桌迫使大家开辟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开心农场”。可以说,国内饮食安全现状的不堪,何止是一声深深的“叹息”,面对近期“僵尸”肉、“僵尸”水果的频频现身,甚至有人提出“到底什么东西是安全的?”这样的质疑,各种的无奈,着实令人感到悲哀!有人怪罪于无良商贩“黑心”、道德沦丧;有人则归结于执法部门工作的不力,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更有人斥之为整个社会道德伦理的整体滑坡在食品安全上面的一种隐射。

所谓“僵尸”肉、“僵尸”水果实质上就是一些陈年烂肉、过期水果,被深度冷冻库高度冷冻才勉强保持肉、水果的样子。因为一方面不光不存在任何的营养价值,还可能滋生有毒有害的物质,这样的食品不仅不能够食用,恐怕连喂食家禽的效能也失去了!但正是这样的食品还被人从国外贩运过来,这样的“僵尸”木瓜被人用来制作果汁果酱,这可以说是有毒有害食品泛滥的一种升级版,也侧面反映了保障食品安全的不能再局限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餐桌厨房了,应该向全链条监管的思路发展,那么,当有毒有害食品隐身于食品储存领域、“僵尸”食品变着法子流向公众的餐桌、口胃之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首先,老调重弹,还是要在行政监管的力度上下狠手,虽然经过食品监管行政体制的改革创新,“九龙治水管不好公众一张嘴”的局面在管理体制上有所改观,但毫不客气的说,食品安全监管“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现实僵局并未得到根本的扭转,对制毒贩毒的食品违法当事人惩处不力、犯罪成本太低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从法律的层面上不仅不利于有效打击犯罪当事人,也对花样百出的犯罪手段难以起到起码的惩戒作用。

其次,食品安全虽然关系百姓民生的身心健康,但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无一不是冲着非法的经济利益而去的,随着打击的深入,日渐隐蔽、团伙化、集团化趋势十分明显,有的甚至是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除非记者或的便衣的实地暗访,否则很难发现“庐山真面目”。为此,有必要充分发动群众,打一场保障食品安全的“人民群众战争”,可以采取物质、金钱奖励的形势去鼓励公众积极予以举报、揭露,便于执法部门打击,将犯罪分子曝光在阳光下。

最后,完善社会、企业、生产经济经营者的诚信机制建设。让有以身试法者一旦制假贩假,经济上倾家荡产,声誉上声名狼藉,刑法上予以重处,“乱世用重典、快刀斩乱麻”方能起到“杀一儆百”,“令行禁止”的功效,让遵纪守法者畅行无阻、让违法乱纪者寸步难行不仅是诚信机制应有的功能,也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义闯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