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四川“坝坝宴”设监管双保险:5桌以上需申报 厨师持证上岗

2016/8/11 8:59:29 来源:第一财经网

  坝坝宴,是四川农村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四川人的乡土情怀。但是,这种情怀却隐藏着种种的食品安全问题。

  因为食物存储不当、凉菜不够洁净、误食有毒蘑菇等原因,使得坝坝宴带来的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何监管村子里的坝坝宴,是四川省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十分头疼的一件事情。

  “农村坝坝宴存在食品安全系数低、厨师行业自律性差、流动性强、分散性广、监管难度大等特点,据此我们探索出建立‘乡厨协会’来有效对坝坝宴实施监管的路子,起到了‘坝坝宴’食品安全关口前移、监管服务前置的作用,为农村坝坝宴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泸州市食药监局局长王强表示。

  2014年3月,由政府牵头、食药监所指导筹备,龙马潭区在长安乡成立了泸州市第一个“乡厨协会”,吸纳200多名会员,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会理事长、秘书长等,建立了协会章程和相关制度。目前,这一形式已在全区推广运用,共有会员600余人,形成了村社区百分之百全覆盖、群体性聚餐厨师百分之百由协会会员担任的“双百”格局。

  “在四川的农村,遇到红白喜事时,大家都喜欢搞坝坝宴,多的能达到200桌,小的也是70-80桌,因为宴席中有肉类、凉菜等,如果举办方处理不当,常出现拉肚子或者中毒事件。”石洞镇食药监所许峰表示。

  为了进一步加强坝坝宴的监管,泸州市制定了《泸州市龙马潭区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工作方案》。由镇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能对乡村坝坝宴进行监管,进一步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形成了由地方政府、基层监管所、村(社区)干部、协会、成员等上下一体、纵向到底的“坝坝宴”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农村群体性聚餐实行申报备案制度,凡举办5桌以上(含5桌)的家宴举办者或者厨师需提前48小时向村(社区)食品安全信息员申报,信息员将举办者姓名、就餐地址、厨师来源、主要凉菜菜品进行登记造册,了解其加工制作卫生条件。村(社区)、镇食药监所、区食药局按要求派人到现场进行指导,与举办人签订责任书和下达指导书,确保对坝坝宴进行监管。”许峰介绍称。

  为改变乡村厨师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面,泸州市每年组织乡厨协会会员参加由区食药监局组织的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协会内部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经验交流,组织会员按时到疾控部门进行体检,严格实行持培训证和健康证“双证”上岗。

  同时,乡厨协会人员到坝坝宴现场按协会建立的《坝坝家宴管理的具体措施》、《坝坝家宴食品加工制作要求》、《坝坝家宴厨师个人卫生规定》进行促导,强化了乡村厨师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意识。

  对于应急处理,泸州市制定了《坝坝家宴突发事件处置措施》,指导、帮助协会共同开展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培训,有效整合农村厨师力量。通过协会的宣传、引导,对宴席承办方开展应急处理宣传,提高举办者和厨师队伍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建立乡厨协会,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管的对象从‘被管’变为‘愿管’。将农村群体性聚餐的监管重心前移到最基层,已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和监管、村(社区)主要落实、行业协同配合的共管共治局面,使我区农村‘坝坝宴’活动从申报到实施始终处在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全程指导和监督下。目前,全区各‘乡厨协会’从业过程中未发生1例食品安全事故。”王强表示。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