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蚌埠市“分门别类”把小作坊管起来

2016/9/9 9:47:00 来源:蚌埠新闻网

豆芽、豆腐、千张,植物蛋白含量丰富的豆制品一直是市民“菜篮子”里的常见菜;包子、面条、馒头则是市民的常规主食;烤鸭、烧鸡、卤猪蹄更是餐桌上的“懒人美食”。不过,近年来各地媒体屡屡曝光的“毒性”添加事件,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脏乱差的状况,却让很多市民对餐桌上的美味“又爱又恨”。

2014年起,蚌埠市出台了豆制品市场准入制度,由豆制品小作坊生产者提交登记申请,经现场核查符合条件后准予登记,并发放登记证明。各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按属地管理原则对豆制品加工小作坊进行登记核查及日常监督管理,同年,79家豆制品小作坊取得备案证明或生产许可证,基本满足全市市民吃上放心的豆制品。

在“豆芽菜”步入正规生产途径的同时,2015年初,执法人员对蚌埠市面制品小作坊的位置、从业人员、生产状况以及销售方式进行了调查摸底,并以此制定了《蚌埠市面制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市馒头、包子小作坊开展备案制管理,启动全方位“安监”行动。

和面、剁馅、包包子,9月1日上午9点多,航华路附近的一家馒头加工小作坊里,老板和伙计们已经开始准备晚上销售的包子、花卷和馒头。在加工面制品的案板上摆放着活性干酵母等馒头改良剂。“这些都是正规的面制品改良剂,硼酸、硼砂增筋,含铝泡打粉不能用,我们知道。”小作坊的老板告诉记者,经过监管人员的知识普及,对面制品的食品添加剂有了大概的了解。“老一辈喜欢用含铝泡打粉,之前我们也沿袭着用,现在才知道,这东西已经被淘汰了,吃多了对身体不好,现在再也不会买来用了。”

家门口的熟食摊点是许多市民傍晚下班时常光顾的地方,可是这些美味的熟食究竟来自何处,如何加工而成?今年3月,执法人员开始对全市熟肉制品小作坊进行摸底排查,初步排查出120余家大小规模不等的熟肉制品小作坊,并由此制定熟肉制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方案,对其逐个提出整改要求,并开始登记备案。

豆制品、面制品、熟肉制品……2014年至今,蚌埠市“分门别类”对各类小作坊开展备案制管理,严把原材料进货关的同时,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生产加工过程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加工小作坊,列入“黑名单”依法予以查处、取缔,情节严重者,移送司法机关。截至目前,市区已对近200家小作坊进行备案制管理。(蚌埠新闻网 颜婕)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