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食材与生境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

2016/9/12 10:22:19 来源:中国网

  9月1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食材与生境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寻找中国好大米”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食材与生境保护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旨在汇聚国内餐饮美食、营养健康、生态环保、种植养殖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制定生态食材标准和技术体系,助推生态食材出现领军企业,优化市场环境,引领我国生态食材产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实现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多赢局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作为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最为复杂多样的大国之一,食材类的动、植物物种极其丰富。中国还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农业历史悠久,农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了众多优良品种。据统计,我国有2万多种特色农产品,使我国形成了生态、健康、安全、美味为特色的生态食材体系。

  “但因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盲目推广、工业化种植等使我国生态食材出现退化、破坏,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健康。”王玉庆说。

  王玉庆希望,专委会专家们齐心协力,努力搜集和整理民间尚存的生态农业技术,制定中国生态食材分类检验标准,通过生态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创新,实现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回归。为保护我国生物食材、保障中华民族有序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食材专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介绍,我国具有发展生态食材的优势条件:品种资源多、土地资源丰富,有18亿亩口粮耕地,还有超过18亿亩的非口粮耕地,有几亿农民的劳动力资源,还有7-8亿城市人口的消费需求。因此,我国发展生态食材和生态环境保护正当其时。

  什么是生态食材呢?马中说,食材种植环境和生产均是生态的,加工过程无添加剂,还要美味、健康。“专委会主要任务是制定标准,判断和评估生态食材,推动生态食材技术进步与创新,建立生态食材数据库与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生态食材保护和推广,同时进行政策研究,为农业财政补贴方向提供指导。”马中告诉中国网记者。

  马中说,保护发展生态食材对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都有促进作用,可以解决农村就业和贫困问题,确保食品安全、健康,同时有利于控制环境污染,确保生态食材优良品种可持续发展。

  专委会将组织生态论坛、生态旅游等活动,传播推广生态理念和生态消费方式。“只有消费习惯生态化,企业生产才能生态化。从生态消费食品延伸到生态日用品、生态服装、生态文具,使人们生活、消费用品全部生态化,才能自动保护生态环境。”马中对记者说。

  马中还表示:“要保护发展生态食材,还需普及生态烹饪文化。厨师角色很重要,优秀的厨师不仅能让人们吃到美味饭菜,还能影响人们消费心理、升级国民饮食习惯。这能修复生态环境及生态体系。”

  会上还举行了“寻找中国好大米活动暨央视专题节目拍摄启动仪式”。该活动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指导,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食材与生境保护专业委员会、《环境与生活》杂志社、中国大米网共同主办。

  会上,“寻找中国好大米”活动组委会负责人王富国介绍了项目情况并公布评选标准及评选方法。

  环保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等相关机构代表和企业、媒体等200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