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酒品行业 > 正文

中国啤酒企业如何打破弱势局面?(2)

2010/7/13 9:01:00 来源:网友

    国内啤酒行业生产供过于求、品牌知名度较低、市场的恶性竞争是国内啤酒企业所面临的内忧。从中国啤酒行业现状及国外啤酒品牌在国内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啤酒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供大于求。2002年我国啤酒产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对啤酒消费市场发展速度的过高估计,导致啤酒工业规模扩张速度大大超过了消费市场增长速度,啤酒行业近3000万吨的生产能力竟出现了800万吨左右的过剩,严重的供求矛盾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程度不一的连年价格大战,企业利润急速下滑,行业总体经济效益也不断走低。

    现如今品牌已渐渐成为啤酒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啤酒企业大多数的品牌都是地域性品牌,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较低,而且产品主要是低档产品,市场竞争也主要集中于低档产品之上,而中高档以上的啤酒市场则大部分被洋啤酒所瓜分。近几年来,啤酒行业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活动,形成了像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超百万吨的大型集团。但是,并没有形成一大批有实力的品牌,大多数还是地域性品牌,在某个地区或某些地区占有率较高。我国啤酒企业并不具备品牌优势。今年6月,啤酒巨头纷纷“争食”河南市场,河南区域性品牌趵突泉、月山、悦泉、奥克纷纷被收购,就说明区域性品牌企业危机四伏。

    啤酒企业规范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较为重要,无序的竞争必然会使企业陷入尴尬不利的处境,但啤酒市场的恶性竞争也时有发生,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间的替代性很强,再加上啤酒行业进入门槛低,各大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产能,导致国内啤酒业竞争环境恶劣,啤酒市场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近期发生燕京和雪花在北京发生抢地盘业务员打架事件,珠江啤酒和燕京在广东佛山也发生了类似事件。这些恶劣事件缘于啤酒巨头为了扩大销量,压低啤酒价格,为获得更多的终端销售市场。恶意的市场竞争必定造成啤酒企业的两败俱伤。

    塑造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面对啤酒业外资并购、产能过剩、市场的恶性竞争及区域啤酒企业盈利能力低等现状,中国啤酒企业业该如何摆脱困境,打破落后的局面?

    在外资企业入侵国内啤酒市场的同时,我们要认识他们的侵入带来的竞争压力,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可以促使国内啤酒企业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也能帮助国内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当前啤酒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国外啤酒品牌在中国已经实行品牌竞争,品牌将成为啤酒企业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竞争焦点。国内啤酒企业要苦练内功,深耕细作,在一定的区域市场做成第一,建立绝对的品牌优势,突出自己的品牌独特个性和丰富内涵,塑造优秀的品牌,扩大品牌的差异性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国内更多的强势啤酒品牌会在加快实施品牌全国化进程的同时,会更加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品牌的国际化战略。燕京啤酒持续多年保持着北京85%的市场占有份额。无论是国内啤酒巨头还是国际啤酒大鳄,强攻多年都没有改变北京市场的格局。这说明燕京依靠自身品牌力量成为行业巨头的身份。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