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酒品行业 > 正文

2010年绍兴酒发展必由之路解析

2010/10/25 13:32:00 来源:食品商贸网

    近期,“古越龙山”、“会稽山”相继对旗下产品进行价格调整,平均提价幅度为10%,由此开启了绍兴黄酒价值回归之路。

  近年来,虽然绍兴黄酒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产能一直是各家酒厂负责人的“心头痛”。长期以来,绍兴“酒缸”一直呈现“散而小”的格局:绍兴现有87家黄酒企业,但属于原产地保护、可以使用“绍兴酒”这一特殊地理标志的黄酒企业只有15家。目前,绍兴黄酒年产量在60万千升左右,属于原产地保护企业生产的黄酒产量在50万千升左右,没有一家龙头企业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09年,绍兴全市黄酒产量52万千升,销售收入39.8亿元,利税5.8亿元,利润3.7亿元,整个产业的效益尚不及一家饮料酒企业。其根源何在?浙江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傅祖康介绍说,绍兴黄酒“不缺文化缺传播,不缺技术缺营销”。没有足够的赢利能力,缺少高水平的营销人才以及强有力的营销手段,这是制约绍兴酒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实现绍兴黄酒价值的提升?2004年,绍兴市黄酒协会邀天下营销机构,提出了“天下黄酒源绍兴”的口号,这让众多的绍兴酒企引以为豪。但事实上,绍兴酒的品牌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绍兴市食品饮料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08―2012)》上写道:到2012年,绍兴黄酒产业集群将建成五个中心,其中一个中心就是全国黄酒的生产中心。绍兴黄酒产量将达到90万千升,销售收入110亿元,出口量4万千升,年均分别增长15%、25%和15%。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绍兴酒离这个发展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目前,绍兴黄酒主要面临四个问题的困扰:新型黄酒对传统绍兴酒优势的冲击、各地区域品牌的强势崛起、过度突出年份概念造成的库存负担、缺少专业的营销管理人才。为解决上述问题,记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分步提升绍兴黄酒的价值中枢,打开产品的价值空间。绍兴黄酒低档酒比例偏大,这部分酒价值不高,不利于产业做强做大。各黄酒企业要形成共识,协作行动,充分认识到离开了绍兴酒这个“本”,企业自身品牌将成为“无源之水”。绍兴黄酒业要实现振兴,突破发展瓶颈,走出产业“围城”,必须走价值提升之路。目前,绍兴黄酒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大坛酒和普通的瓶装简加饭,价值都很低。大坛酒的零售应早日去除,政府和协会也要共同倡导并推动该项工作。

  加强绍兴黄酒的整体品牌推广,强化聚焦,应对海派、苏派黄酒的市场瓜分。通过强大的“抱团”推广,集中“优势兵力”对付苏酒和海派黄酒,充分发挥绍兴酒千年历史沉淀和丰富文化内涵,传播绍兴黄酒文化。

  本着资源节约和环保节能宗旨,加强行业整合力度。通过行政手段,淘汰弱小产能,限制并提升行业进入门槛。进入门槛低,小企业多,也是当今绍兴酒产业无法做强做大的重要原因。另外,企业小而散也不利于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如目前存在的酿酒企业厂址分散问题,还有新建厂址的随意性问题,既不利于产业做大,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加强“年份酒”产量控制,做好价格管理。酒类同行的经验表明,“年份酒”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用不好,则事倍功半。绍兴黄酒企业可参照国外葡萄酒的做法,加快建立各企业的产品质量及数量档案,同时,进一步加强原酒的抽查管理,以诚信为本,把“年份酒”资源用好、用足,对于滥用年份、虚假年份的做法,企业应坚决杜绝之。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