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经营管理 > 食品营销 > 营销案例 > 正文

李宁豪赌CBA(2)

2012/11/9 15:55:00 来源:网友

  李宁的信心,一部分建立在上赛季CBA的辉煌之上。由于受停摆等因素影响,NBA在中国的收视率第一次落后于CBA。据统计,一向是常规赛收视冠军的圣诞大战,对阵双方又是总决赛冤家热火和小牛,然而在中国的收视率只有0.1。根据中国篮协在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CBA上半赛季结束的时候,通过央视转播观看CBA比赛的观众就已超过10亿人次,而此数据还不包括观看各地方电视台、网络媒体转播的人数。

  就在上上赛季,CBA全年的总收视人数还只有区区5亿人次。去年,总决赛CBA收视率再创新高,达到了惊人的1.83,份额5.087,创造了CBA比赛直播的新纪录,同时也远远超过诸多体育项目,此前,中超最好的场次收视率不过0.3,围棋只有0.12。

  北京首钢在五棵松击败七冠王,总冠军时隔十年后再次落户大城市,马布里成为中国体育史上屈指可数的超级英雄,这些因素让上赛季的CBA充满了传奇色彩,导致传播效果呈几何级数放大。李宁的判断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CBA逐步走向成熟,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不过,李宁的竞争对手并不这么想,起码不认同4亿元这个价码。CBA是中国目前最主流的两大职业体育赛事之一,国内外体育品牌自然趋之若鹜。耐克、阿迪达斯等两大巨头也曾参与赞助权的争夺。耐克最先接触盈方,报出的价码为8000万元,但当赞助额抬到2亿元以上时,耐克退出了,阿迪达斯退出了;当价码超过2.5亿元后,CBA之前的主赞助商安踏也退出了。只有李宁留到了最后高位接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体育营销专家指出,相比其它运动品牌,李宁并没有拂袖而去的资本。耐克有中超;阿迪和足协联手,赞助了中国之队;安踏签下了COC(中国奥委会),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将身着安踏运动服登上领奖台。对于这些运动品牌,CBA并非不可或缺的营销平台。

  李宁那个新改的LOGO倒也会出现在伦敦,但你知道是谁穿着李宁牌运动服吗?瑞典代表团。除了伊布和瓦尔德内尔,你能说出瑞典体育的任何事情吗?对了,现在你至少能说出一件:瑞典人领奖时会穿着李宁。

  除此之外,李宁还赞助了西班牙男篮和阿根廷男篮,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田径运动员。奥运会之外,李宁手上有一大把羽毛球赛事,但作为小众项目,羽毛球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压根无法与足篮和奥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赛事相提并论,这是已经被李宁这两年的失败所证明了的。

  一项优质的体育赛事资源对运动品牌有多重要,只要看看CBA之前的赞助商安踏就会明了。2004年前篮协副主席李元伟找到安踏董事长丁志忠,请他赞助CBA时,安踏还是间晋江小鞋厂,年收入只有3.7亿元,CBA主赞助商的头衔就像是一张VIP通行证,将安踏带入了精英品牌俱乐部。凭借赞助CBA带来的知名度,安踏接连拿下COC等重要合同,增长率每年都在90%以上。时至今日,安踏已是香港上市企业,2011年营收达到89亿元,与李宁不相上下;利润17亿,几乎是李宁的三倍。

  其实,李宁本有机会早在2004年就与CBA联姻,在找安踏之前,李元伟先联系了李宁,但被拒绝了。李元伟认为,这说明李宁公司目光短浅,对于国内职业联赛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走向,可能功课做得不够,预判不足。李宁很快意识到,自己错失了一次良机。据李元伟回忆,大约在2005年初,李宁本人和公司CEO张志勇等请他吃饭,席间问及是否还有机会介入CBA。但显然为时已晚。

  事实上,李宁对足球、篮球这两项主流运动重要性的判断,似乎一直存在偏差。2010年推出品牌重塑计划以来,李宁将营销的重心放在羽毛球上,对篮球投入甚少。

  《篮球先锋报》主编苏群告诉本刊,虽然篮球鞋在运动鞋中不是卖得最好的,一般占销售额的10%-20%,却是运动鞋中最高端的产品,篮球明星也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最具号召力的代言人,“比如耐克现在推出的最轻的那款鞋,可以内置芯片,由勒布朗·詹姆斯代言,广告铺天盖地,但耐克不是要通过这款鞋挣多少钱,鞋的产量并不是很大,大部分人也买不起;耐克的目的是以这种高端产品作为一个象征物,提高整个品牌的美誉度。”

  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也表示,篮球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对都市年轻人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签约CBA有助于李宁提升品牌价值。作为前李宁公司员工,张庆指出,李宁其实并没有放弃篮球,它曾经赞助大学生比赛和初中生联赛,现在仍是NBL(CBA的次级联赛)的赞助商,只是在体育营销上用力过于平均。跑步、篮球、女子健身、羽毛球等,一个都不能少,但投入就相应地被摊薄了。“尤其跟本土的竞争者相比,比如匹克、安踏,相对来讲李宁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够。”

  现在,李宁终于“幡然醒悟”,虽然醒的有点晚。尽管它还是年营收最高的中国本土运动品牌,但利润微薄,库存积压如山,原中高层几乎已经跑光,外界一片看衰之声。过去,李宁总是以国际化自命,而如今则开口闭口聚焦国内市场。与八年前相比,赞助CBA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商业机会,而是一根被寄望挽狂澜于既倒的救命稻草。

  没有选择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