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产业经济 > 食用油行业 > 正文

国内菜籽油产业面临深刻变局

2013/8/2 15:50:00 来源:网友

三年两次考察见证现企观念转变

      2008年4月下旬和今年5月末,笔者两次参加了对湖北省菜籽油产区的调研活动,总结两次考察的见闻,笔者认为,两年之间行业在发展速度和企业在市场观念上的改变非常明显。

  品牌建设飞速发展,行业面临进一步整合

  2008年,菜籽油加工行业可谓群雄逐鹿,以低端散油市场为主,大厂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菜油市场缺乏市场影响力的大品牌,而菜籽油产能过剩在部分产区已现端倪。

  2010年,当地菜籽油行业发展逐渐有摆脱低层次散油拼争之势,开始向精炼小包装过渡。当地企业开始有意识打造菜籽油知名品牌,比如,奥星已经成为“湖北优质菜籽油”第一品牌,中粮祥瑞也开始着力打造“荆楚花”这一品牌。但菜籽油产能过剩的情况依然可能进一步加剧。

  笔者认为,菜籽油行业竞争已经逐渐向高端化迈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品牌建设正处于扩张期。但在这个过程中,优势企业为了扩展影响力,加大产能建设,这对淘汰过剩产能并不有利,后期仍将面临深入的产能整合。

  企业发展重视纵深布局

  国内油菜由农户分散种植的传统导致油菜籽品种繁多,品质不稳定,含油量偏低于连片种植的单一品种。笔者在参加2008年菜籽油考产时曾了解到,实验田里的菜籽含油率可以高达54%,但是一旦进入实际种植却难达效果,这正是由于多品种共存带来的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取稳定、高含油率的原料,也开始做出多种尝试。其中,部分企业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参考期货价格与农民签订订单,既保障了农民权益,同时也保障了企业按照自身需要推广连片规格化品种种植,获取高油原料。

  而从产业发展来看,这种订单生产的模式有利于延伸油菜产业链,确保农民种植油菜的收益和积极性,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原料价格波动加剧产业整合

  2008年上半年,市场曾借菜籽减产题材炒作,油脂创出历史新高,导致市场预期价格普遍提升,尤其是农民心理价位提升明显,这令面临产能过剩的菜油行业在菜籽集中上市期不得不做出“价高者得”的抉择,争夺相对有限的原料。企业在菜籽上市后展开了菜籽抢夺,菜籽收购价节节攀升,企业承受了高昂的成本压力。而在菜籽集中收购期过后,受金融危机影响,油脂价格急转直下,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的急剧变化中消失。但一些企业却利用期货市场,在现货亏损的情况下实现了期货盈利,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得到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经过这场变革,目前菜籽油企业对运用期货手段保障企业稳健经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10年,由于菜籽经历了播种期干旱,生长期低温以及收获期阴雨不断的困扰,市躇本已对减产达成共识。受此影响,企业争夺菜籽原料的热情将会高涨。据笔者了解,目前市场对今年菜籽收购价的预期基本在1.95-2.05元/斤之间,虽然很难出现类似2008年的疯狂行情,但抢收之风仍难改。经过前次的教训,市场对于抢购风险已有充分认识,企业将菜籽收购与菜油期货套保结合,避免成本大幅抬升将是重要选择。

  政策介入,菜油价格波动或将受限

  2008年油脂市场迭荡起伏的大行情过后,国家加大了对油脂市场的调控力度。由于菜籽生产仍以国产为主,国家在2008和2009连续实行收储,掌握了大量的菜籽油源,今年实行菜籽收储的价格为1.95元/吨,收储企业将获得200元/吨的补贴。这令菜油市场价格表现为“下有地板,上有天花板”的走势。

  与两年前相比,国家大量掌控菜籽油,对于稳定油脂市场价格,避免过度波动,扶植菜油企业在进口油脂油料包围中获得生存空间益处颇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国内油脂市场对外依存度较大,国际油脂市场的剧烈波动对国内影响依然较强。

  对企业而言,获得国家支持无疑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这对于已具规模的大企业而言也更有优势,有助于推进产业整合。通过今昔对比,企业依托期货市场发展创新的步伐在加快,菜油行业的整合、品牌化建设与菜油期货的发展将会在良性互动之中推进。

  生产形势不乐观菜籽油易涨难跌

  通过本次对湖北油菜籽产区的实地调研,笔者认为今年当地的油菜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加之政府提高收储价格,油菜籽、菜籽油后市依旧易涨难跌,振荡偏强格局仍将维持。

  播种面积持平,总产量略有下降

  虽然政府在2008、2009年连续两年对油菜籽采取了托市收储,一度阻止了油菜籽、菜籽油价格跟随国际植物油行情深度下跌,但由于政府同样提高了同油菜籽有争地概念的小麦等粮食作物的收购价格,使得油菜籽的种植效益依旧低于粮食,加之种植油菜更为费时费力,最终导致油菜的播种面积继续裹足不前。

  今年湖北省油菜生长期可谓多灾多难。当地产区在去年9月下旬的种植期遭受干旱,连续50多天未出现有效降雨,使得油菜播种比往年延迟1

周左右。10月中旬,当地开始降温,影响了苗期的生长。在年后的开花期则遭受了连续长时间低温。据专家预计,今年主产区钟祥市的油菜籽可能比上年减产4%

左右。而在江陵县和老河口一些企业的“双低”油菜基地,笔者发现当地油菜的籽粒不够饱满,收获期将较往年有所推迟,油菜籽单产有所减少,大多地方在

140-150公斤左右。

  据预计,2010年全国油菜籽产量为1000万吨左右,比上年约下降5%.据业内专家介绍,伴随着油菜籽单产下降的是油菜籽品质的下降,这可能会引起水杂上升,出油率降低,从而导致菜油的产出下降水平比油菜籽的减产幅度更大。

  农民对油菜籽收购价格期望值较高

  按目前的价格计算,种油菜收入低于粮食作物。比如小麦亩产一般在800斤以上,按0.98元/斤的收购价计算,可实现亩收入800元左右;而油菜按300斤/亩计算,即使收购价按2元/斤,每亩收入仅600元。即便油菜投入相对少,种植油菜和小麦实际净收益也相差不多。但同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种植油菜则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农民期待更高的收购价格也在情理之中。从笔者的调查情况来看,当地农民认为至少在2元/以上的价格才会考虑卖出,更期待2008年那样的高价钱。

  油厂收购心态谨慎

  目前,湖北菜油报价在8200元/吨左右,菜粕报价在2200元/吨左右。但由于供应量较少,基本都属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如果按这个价格销售油菜籽下游产品,按2.00元/斤的价格收购油菜籽,菜油加工厂还是有利可图的。但据业内专家预计,目前豆粕和菜粕的价差处于近10年最低水平,同豆粕相比,菜粕的性价比远远不如豆粕,菜粕价格高企完全是由于阶段性的货源偏少所致。而且由于前一阶段气温持续偏底,国内养殖业特别是水产养殖比往年推迟

20-25天左右,因此,菜粕价格在新菜粕上市后很难保持目前的水平。菜粕价格一旦低走,油脂上涨没有太大空间,追高抢购油菜籽将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预计部分油脂加工企业将采取同上年同样的操作策略,替中储系统收购、加工、储存菜油,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转嫁给政府,但如同2008年那样的抢购出现概率不大。

  企业期现结合的两种经营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期货市场的发展也日趋完善,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正逐步增强,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日益显现。笔者在本次湖北油菜产区的考产中发现,一些企业已经可以熟练的利用期货市场,将期货与现货结合,管理自身的生产经营,帮助企业在逆境中获得收益,将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参与期货主要以规避风险为目的,规避风险的主要方式是套期保值。一些企业的目光更为长远,利用期货市场追求稳定有效的收益。比如中粮祥瑞将期转现形式应用在企业经营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09年,中粮祥瑞交割仓库共通过郑商所期货交割平台实现菜籽油交割4440张,其中期转现

3893张,占总交割量的87.7%,注册仓单提货547张,占总交割量的12.3%.期转现交割比例说明,期转现的可操作性帮助企业节约了期货交割成本,活跃了菜籽油期货市场,推动了现货市场的流通和发展。

  总结中粮祥瑞的经验笔者发现,企业参与期转现有不少益处。首先,买卖双方在期货市场上持有相反头寸,按照现货买卖协议进行与期货合约标的物种类相同、数量相当的现货交换。在这个过程中,买卖双方依托期货市场平台,向交易所提出申请获批后,可由交易所代为平仓期货头寸,按照协议完成现货交易。不但有利于企业灵活把握经营节奏,又可以不受时间限制,降低交割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郑商所菜油交割手续简洁,入库检验免费,5个工作日可实现注册仓单,交割库分布较广,库容大,便于企业现货提龋

  其次,企业可以根据就近原则自由选择交割仓库,降低物流费用,节约成本,交割库受交易所监管,服务质量好,菜油品质有保证,交割效率高,提货便捷快速。

  最后,因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制度,企业参与期货提高资金利用率,通过期转现缓解库存压力。期转现适合大中小企业参与,让现货市场不可能实现的交易变成可能。

  点价交易模式也是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交易的典型模式,湖北奥星油脂将这种交易方改良,形成了油脂加工企业在菜油等油脂价格出现大跌的行情时独有的经营模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商品期市全线大跌,很多油脂企业受到冲击而倒闭,奥星不但没有被危机击垮,反而在此期间通过期货市场,对菜油进行点价交易,从而获得了丰厚收益,并将这种点价交易模式推广至周边的多个油脂企业,解决了销区买不到油,产区卖不出货的尴尬局面。

  尽管两个企业在期货市场应用的操作手法不同,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