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食品百科 > 食用菌 > 正文

印度块菌

2015/5/29 14:56:00 来源:网友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Cooke et Massee ),又名中国块菌、中华块菌和台湾块菌,子囊果生于地下,球形或椭圆形,幼时紫红褐色,成熟后紫褐色、黑褐色或黑色;表面有明显的多角形尖顶瘤突;产孢组织幼时白色或灰白色,随着成熟逐渐变为黄褐色、褐色、黑褐色或黑色,由无色薄壁的交织菌丝组成;有白色、分枝、迷路状分布的细菌脉。子囊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无色,常无柄;子囊孢子多椭圆形,其表面有离散分布的刺。

子实体直径2-4.5cm或1.5-3cm,或更大,体大者可达140克。不规则球形或椭圆形,粉褐色、咖啡色、棕褐色或棕黑色,表面具桑椹状疣突起,由网状的沟缝分隔,突起多圆钝,少锐尖,突起的锥基0.2~2mm。内部组织灰褐色、紫褐色或粉褐色,具粉白色分枝的网络。 子囊近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175~160)μm×(150~600)μm,未见子囊柄,内具1~4孢子,可达6个。子囊孢子初期微透明,后呈深褐色,卵圆形、长椭圆形,少呈圆形,(14.3~45)μm×(12~40)μm,表面具细长疣状凸起,凸起脊基呈斑点状、条纹状,单一或偶有分叉,疣凸高0.5~3μm,粗细变异较大。

对采自云南省永胜县的印度块菌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理化鉴定和波谱分析,分别确定为星鱼甾醇(stellas2terol,Ⅰ)、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5α,8α2peroside,Ⅱ)、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Ⅲ)、麦角甾醇(ergosterol,Ⅳ)、啤酒甾醇(cerevisterol,Ⅴ)、(2S,3S,4R,2′R)222N2(2′2hydroxy2tricosanoyl)2octadecan21,3,42triol(Ⅵ)、脑苷脂B(cerebrosideB,Ⅶ)、尿嘧啶核苷(uridine,Ⅷ)、腺嘌呤核苷(aden2osine,Ⅸ)、阿洛糖醇(allitol,Ⅹ)。其中化合物Ⅰ~Ⅴ为麦角甾醇类衍生物,Ⅵ和Ⅶ为植物鞘氨醇型鞘酯,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1]。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印度块菌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