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行业资料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扁豆白绢病

2016/3/11 16:21:00 来源:网友

中文名:扁豆白绢病

别名:

病原中文名:齐整小核菌

病原拉丁学名:SclerotiumrolfsiiSacc.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扁豆

主要为害部位:主要为害茎基部或葡匐于土表的枝蔓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茎基部或葡匐于土表的枝蔓,致病部变褐腐烂,产生大量白色菌丝体和棕褐色近球形的小菌核。

病原形态特征:

SclerotiumrolfsiiSacc.称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体白色透明,较纤细,老菌丝粗为2~8微米,分枝不成直角,具隔膜。在PDA上菌丝体白色茂盛,呈辐射状扩展。菌核外观初呈乳白色,略带黄色,后为茶褐色或棕褐色,球形至卵圆形,大小1~2毫米,表面光滑具光泽。菌核表层由三层细胞组成,外层棕褐色,表皮层下为假薄壁组织,中心部位为疏丝组织,后两组织都无色,肉眼看去呈白色。有性态为Atheliarolfsii(Cruiz)Tu.&Kimbrough.称罗氏阿太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病菌发育适温32~33℃,最高40℃,最低8℃,最适pH5.9。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从寄主茎基部或根部侵入,潜育期3~10天,出现中心病株后,地表菌丝向四周蔓延。发病适温30℃,特别是高温及时晴时雨利于菌核萌发。连作地、酸性土或砂性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667m2施用消石灰100~150kg调节土壤酸碱度,调到中性为宜,或大量施用腐熟有机肥。

(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

(3)发病初期施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可湿性粉剂1份,对细土100~200份,撤在病部根茎处,防效明显。必要时也可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4)利用木霉菌防治自绢病。用培养好的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Rifai)0.4~0.45kg加50kg细土,混匀后撒覆在病株基部,每667m2lkg能有效地控制病害发展。



责任编辑:Techoo-6
 推荐阅读

电脑版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1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