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低乳糖制品开发

2000/6/19 0:00:00 来源:中国食品报
低乳糖制品开发———解决乳糖不耐症的最佳途径
  牛奶是一种重要的食物资源,它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和其他重要的营养素,在新生婴儿缺乏母乳时,牛奶是最佳的代用品。牛奶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乳糖,它是由半乳糖和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构成的双糖,在牛奶中的含量为4.5%~4.7%,占牛乳中总糖量的99.8%。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乳糖应该在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内的乳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后被吸收并进入血液。但是有很多人,由于体内缺乏这种酶,饮用牛奶后常会引起对乳糖的消化不良现象,出现腹胀、肠鸣、急性腹痛甚至腹泻等症状,我们称之为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多发疾病,易发人群很有特点,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正常的成年人。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乳糖不耐症群体。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遗传原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体内的乳糖酶从出生一年以后开始衰减,进入青春期以后逐渐形成乳糖不耐症。这种类型患者的肠结构,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都是完全正常的。(2)由于很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有些婴儿在刚出生时肠道内的乳糖酶就缺乏活性,这将导致严重的肠胃系统失调,如果不及时供给无乳糖食品,对于新生儿来讲,是极易致命的。(3)由于早产而造成婴儿肠道低乳糖酶活性。这种类型的乳糖不耐受现象,通常能够在婴儿出生1~2个月内自然恢复。(4)具有一种蛋白质热值吸收障碍的严重营养不足的儿童,其乳糖酶活性在一个时期内会暂时消失。(5)由于肠道手术或其他原因,造成肠黏膜损伤,从而使乳糖酶活性暂时消失1个月或更长一段时间。
  乳糖不耐症的发生存在人种间的差别。据调查,70%的成年黑人有乳糖不耐受现象,白人中约10%~15%的成年人受这种疾病困扰,亚洲人大约有95%的成年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现象。在我国,成人饮用牛乳后乳糖吸收不良的发生率高达86.7%,不耐受指数为0.9。
  全脂牛奶中约30%的热量和脱脂牛奶中60%的热量是由乳糖提供的,对于乳糖不耐症患者,无法充分利用这种能量,一旦身体的能量需要不能完全得到满足(营养不良的儿童),蛋白质就不能作为构成人体蛋白的单元,而被用于满足能量需要,不能吸收的乳糖,就会被肠道微生物作为一种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发酵产酸产气,导致胃肠失调,并造成有价值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损失。由于乳糖吸收不良,还会影响到对牛乳中钙的吸收,这与小儿佝偻病和成年人的骨质疏松症都有关系。体内缺乏乳糖酶,使乳糖无法水解成单糖而被吸收利用,由于半乳糖能促进脑甙和黏多糖的生成,因而也会影响到幼儿的智力发育。
  解决乳糖不耐症问题的最佳途径是为患者提供低乳糖乳制品,即利用外源性的乳糖酶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将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使得人们在饮用牛乳时,不会再发生任何不适的感觉。日前,由我国著名乳品专家、东北农业大学骆承庠教授主持研究开发成功的透性化细胞乳糖酶及中空纤维生化反应器已经由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出资成立的北京中牧绿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建厂投产。该产品国内首次采用渗透细胞技术并结合低温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得了高活力、高稳定性的透性化细胞乳糖酶,根据该细胞酶的特点和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特点设计制造的中空纤维生化反应器,将利用该细胞酶生产低乳糖乳制品的工业成本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在生产上也实现了连续化和自动化。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系列低乳糖乳制品生产的普及,我国乳及乳制品的生产和消费量将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人民的健康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