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国产饮料夹缝求生

2000/7/17 0: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今年7月8日,由湖南省湘潭市深情工贸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东宝饮料厂正式建成投产,这将标志着湖南结束了没有自己生产的可乐的历史。然而不少业内人士又不无担心,正处在夹缝之中生存的饮料行业能够在“洋品牌”的竞争下抢得几分市场呢?

  从有关方面的统计数字来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国外品牌即使在日前国家为了保护民族产业,限制其在国内的投资规模的情况下,其每年生产的碳酸饮料仍然达到2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9%。而其市场占有率则在一半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1/3。湖南省经贸委食品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的饮料行业,包括保健饮料等,面临的一个问题仍然是乱,缺乏规模和品牌连动效应。偌大的一个国内市场,自己的产品竟然占不到大部分,看来需要反思的首先是我们自己的企业。

  当然,从目前来说,我们是不缺乏国产的一些品牌的,如杭州的娃哈哈、广东的健力宝、河北的旭日升,还有湖南株洲的太子奶等等,他们在目前似乎还能从容面对市场竞争,但是对国家放开对国外品牌的限制后,却忧心忡忡,本报7月6日曾报道面对入世,国内饮料行业龙头老大的健力宝愁眉不展,担心失去已有的价格优势,娃哈哈和旭日集团等则寄希望于政府的进一步保护,无不透露出我们的企业,包括大型企业在内底气不足的问题。

  正如专门负责市场调查的官员所说的,中国的产品不能说质量不如人,但是中国的产品缺乏的是营销意识正是国产产品的致命弱点,真正的知名品牌具有的品牌效应是超出了国界的,它是属于全世界的,比如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等,能够拥有今天的辉煌,无不得益于它们的品牌效应,从这一方面来说,它能够在国内占据半壁河山,应该在情理之中,所以,我们的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广告虽然是一部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品牌含金量。

  据了解,按照目前通用的名牌标准,通常包括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和超强的出口能力,而这两方面,恰恰是我们产品的弱点。据统计,1998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品牌的市场销售额达到30亿至40亿美元,而我国十分著名的大企业最多也不过20亿元人民币。据原国内贸易部1996年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在调查的60个品牌中,平均销售额达20亿元人民币,远不及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1/10或1/20。而在近年国家轻工业局命名的“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其中的娃哈哈理论产量是每年93万吨,而美国可口可乐年产量是2450万吨。另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1999年中国共生产各类饮料1452万吨,只有可口可乐公司的一半多一点。

  在抵抗洋品牌冲击中,取得成功的是国产的葡萄酒企业,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去年1-12月份葡萄酒市场占有率前10名全部为国产品牌,其中凭借的就是优良的产品、合理的价格加上健全的营销管理,为国产饮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之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