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农业学术成果被盗频繁

2001/4/12 0:00:00 来源:科学时报
黑龙江省农科院是农业科研的主要部门,担负着全省种子新品种的研究与繁育任务,为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每逢春耕之际,农科院的育种专家们却要一边忙着为农民提供良种,一边还要因为良种被仿冒盗用而奔波。

谈起种子被仿冒盗用的事,育种专家们气愤而又无奈。繁育一个新品种大约要经过10年左右的周期和100多万元的投入,而非法经营者和非法繁育者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就通过不正当途径盗取现成的科研成果,严重损害了育种部门的权益。育种专家们气愤的把这种仿冒种子叫“贼偷一号”。

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曹靖生说,假冒种子好管,仿冒种子难防。这是因为前者是假种子容易识破,工商部门可以打假,农民也可以不买。而后者则是通过不正当渠道盗取我们的科研成果非法繁育,种子不好识别,农民买去后不易发现,这就使仿冒种子有了市场。我们繁育的100多个品种,几乎都遭遇过“贼偷一号”的黑手,所以有人无奈地戏言:这个快,那个快,不如“贼偷一号”来得快。我们花那么大的代价,繁育的种子还没推向市场,就叫“贼偷一号”以假乱真搅乱了种子市场。农民买不到真正的种子,而我们真正的种子又卖不出去,有的品种连科研成本都收不回来,蒙受巨大损失。

“贼偷一号”不仅侵犯了科研部门知识产权,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对此曹主任举了一个例子:黑龙江省农科院曾与某种子公司合作,合同期满后,省农科院不再供给亲本原种。但该公司仍一年一年地超代繁育,使亲本原种纯度不断下降,增产潜力逐年降低,农民用了这样的种子产量一年不如一年。一般的新品种增产潜力在10%左右,如果纯度连年下降增产潜力就没有了。

东北农业大学的育种专家也反映了种子被侵权仿冒的问题,呼吁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要求进一步理顺种子经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让育种科研单位直接和农民见面,并建议设立专门机构,通过知识产权保护途径,斩断“贼偷一号”的黑手。

据悉,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已把农业知识保护作为专题,进行调查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地方性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法规,解决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