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秋未到月饼市场硝烟已起

2001/8/27 0:00:00 来源:市场报
  今年中秋、国庆两节合一,精明的商家们自然不愿意放过这个大商机。尽管有关人士称“月饼市场萎缩了”,但传统的过节习惯谁也改不了。除了大三元、陶陶居、稻香村、宫颐府这些老字号把持着月饼市场不撒手,连一些星级酒店、餐饮集团也想分一口蛋糕。正所谓中秋未到,月饼大战硝烟已起。

  面对各路名企业和小厂商蜂拥而至争抢蛋糕这一局面,人们不禁想问,月饼市场的利润空间到底有多大?“莲蓉月饼”、“冰皮月饼”等等都是消费者熟悉的月饼种类,但是在市场上出售的同类月饼,其质量却是千差万别,相去甚远。一些名牌月饼厂商众口一词地表示,月饼用料讲究“精”,只有靠这个才能区别名牌与杂牌、高质与普通的不同。有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生产月饼的面粉,一袋好的130多元,差的才50来元;纯正的湘莲蓉,近20元一公斤,掺了豆类粉的莲蓉,不到6元一公斤;进口花生油的价格是普通菜油的3倍;就连保鲜用的除氧剂,好的1角多,差的才3分钱。这用料上一好与一差的不同,就拉开了月饼的口感和质量差异,品牌月饼与普通月饼的成本,相差百分之七八十乃至几倍也就是显而易见的了。大小企业生产月饼的成本不同,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获得高额利润。据深圳市饮食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分析:深圳知名厂家和星级酒店的月饼选料精,品质好,在市场上知名度高,信誉也较好,利润一般是在50%左右。而一些势力无法与知名企业抗衡的小企业也有自己的算盘。据笔者了解,在对月饼的质量检测中,只要卫生条件符合规定,所用材料符合食用标准就行了。这就让不少无实力的小工厂,利用月饼生产用料档次上的差别,从外观上又很难区分月饼内在质量的机会,以低档的用料生产月饼,在市场上混水摸鱼,以次充好,蒙骗消费者,而其价格却与质优月饼相当甚至更高,利润率可达300%!这样也就不难解释月饼市场为何竞争如此激烈,一年盛过一年了。

  市场竞争激烈,这些厂家又是靠什么来争夺市场份额的呢?不少厂商直言不讳:打着“中秋文化”的旗号,在“包装”的附加值上做文章。深圳某公司在南京展销期间推出了价格高达2815元一盒的天价月饼,用带有“工艺”、“文化”含量的胡桃木盒、黄帝纯金纪念章及“御用”托盘等包装,定价也是取21世纪第一个八月十五之意。上海杏花楼推出了价格高达1288元的月饼,这款月饼一盒只有8个,据说含有鱼翅、鲍鱼等成分,包装异常精美。这些商家纷纷在包装上做文章,让人分不清今年的月饼到底是食品还是工艺品。把月饼做得好吃又好看,固然不是什么坏事,可是如果不掌握好这个度,恐怕就会物极必反。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单纯把月饼作“工艺品”来生产,中秋过后大批积压,必然得不偿失。放大月饼商机,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通过适中的价格、特色包装以及在技术上下工夫延长月饼的保质期。因为被厂商“神话”了的包装和文化的“附加值”,最后只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月饼市场上一直流传着“中秋过后贱如烧饼”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实习生 马铭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