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食用油价格全面下挫原因分析

2002/9/11 0:00:00 来源:网友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部认为,食用油价格的下跌首先是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由于食用油价格在7-8月间快速上涨并达到2000年初以来的最高价位,市场采购方自8月下旬起对油价走势持看跌心理,同时市场供给方对油价继续上涨的动力也渐趋缺乏信心。此时一旦市场出现诸如大型油厂集中抛售油脂的利空因素,市场价格即将开始出现下跌。

  精炼油厂两节采购高峰期9月初结束是油价下跌的又一重要原因。在正常年份,精炼油厂在8月底即可基本结束二级油和毛油原料采购高峰,但是今年大豆进口锐减及油菜籽减产导致食用油供给趋于紧张,加之7-8月间油价上涨过快,精炼厂原料油采购进程受阻。即使如此,由于国内初榨厂近年陆续增添精炼设备以扩大市场生存空间,因此精炼油厂在当前散装精炼油市场上所占份额已明显减少,产销量均呈现下滑态势。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精炼油厂原料油采购高峰期并未因初榨油市场供给紧张而明显延迟,多数精炼厂已经在8月底结束采购高峰期,采购力度自然随之趋缓。此外,一些精炼油厂在8月份采购了一定数量的进口毛豆油,也减轻了其国内采购压力。随着精炼油厂在8月底或9月初结束集中采购,油价因失去重要需求支撑而出现下跌。

  初榨厂和经销商在高价位大量增加抛售是油价下跌第三个重要原因。在江苏南通地区,一大型油菜籽加工厂在8月底菜籽油处于最高价位时,以5600元/吨价位在一天之内抛售1万吨二级菜籽油,导致江浙地区价位随即出现快速下跌。油价开始回落后,初榨厂和经销商出于对油价将继续回落的预期而跟进销售,从而导致油价继续下跌。

  经销商停止采购和囤积,转而增加销售是油价下跌的第四个重要原因。经销商前期出于对油价上扬的预期而增加采购食用油,但在进入8月底以后,出于对油价回落的预期而开始增加销售食用油,并由采购方转变成销售方,从而推动油价下跌。

  国际市场大豆及豆油价格在8月中下旬回落,而此时国内价格依然高涨,导致厂商增加采购进口大豆和豆油,加之东北地区今年大豆丰收前景初步确定,并将从9月份上市,使大豆及豆油供给前景得到改善,是导致油价下跌的第五个重要原因。

  8月份进口豆油到港数量出现快速增长,年底前到港量还将继续增加,相对低廉的到港成本使一部分毛豆油进入流通,是导致油价下跌的第六个重要原因。

  根据上述六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影响食用油价格出现下跌的关键产品是初榨豆油和菜籽油,而精炼油价格的涨跌只是随着初榨油价格的变动而相应调整。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