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专家认为:乳业第二春尚未来临

2002/11/28 0:00:00 来源:粤港信息报
  在2003年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上,光明、蒙牛的大手笔“烧钱”表演,使得乳业成为今年广告业的黑马;而在广告大战之外,伊利、三元、完达山等乳业巨头的新的生产线也相继投产,那么,生产线高速膨胀以及乳业广告的高速增长,是否意味着乳业第二春的来临?这对投资者和消费者预示着什么?

  液态奶生产线高速膨胀  

  据记者了解,伊利年产11万吨的廊坊伊利乳品有限公司近日正式投产,其包头市日处理鲜奶1000吨的生产线一期工程也将在今年年底正式投产。完达山新的生产线11月投产后,可日产鲜奶400吨。而随着三鹿集团10万吨国家重点技改项目的完成,三鹿集团液态奶产量直逼12万吨。除此,三元、三鹿、完达山、蒙牛等即将上市的企业,也在招股书中列有新的生产线扩建计划。

  值得留意的是,液态奶大户光明乳业,已计划将上市募集资金中的1.8亿元投入到上海乳品二厂液态保鲜奶和UHT超高温灭菌奶两个主营产品生产项目。专家预测,未来一到两年,国内液态奶生产线生产总量将突破1000万吨。

  乳业3至5年后才步入佳境

  不可否认,国内乳业目前正在实现产业整体的升级。据了解,由于交通不发达,保鲜设备差,市场相对封闭,过去国内1500多家乳品企业都以奶粉加工为主,但现在这种旧的格局正逐渐被打破,重组后的地方品牌正在壮大。有条件的企业迅速引进新设备,同时国家也要求居民多喝液态奶,这为中国乳业由“固”向“液”的转变提供了发展空间。

  不过,尽管现在液态奶需求增长迅猛,但整个产业尚未进入成熟期。广州市奶牛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丁棉认为,乳业第二春尚未来临,表现在品牌分散、行业知识普及率低、管理落后、行业门槛不高等,他预计,伴随产业整合和行业规范化,3-5年后中国乳业才会步入“佳境”。

  高峰期谨防泡沫

  王丁棉认为,液态奶生产线高速膨胀以及乳业广告的高速增长,反映国内乳业市场争夺进入高峰期。对于投资者,这一时期最大的也是最容易发生的风险是盲目扩张导致效益下降,即如果这种争夺与奶源基地建设脱节,或者两者的膨胀速度超过奶业的实际增长速度,那么后果将是出现生产过剩、机器闲置、奶源整体质量不高的“乳业泡沫经济”现象。

  他举例,一些乳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抢占奶源基地和兼并企业,但实际上并未进行相关投入建设,对兼并的企业也仅是拿出少量资金进行控制,这样虽然看上去规模大了,但效益不一定理想。不过,专家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乳业的春天实际上已经悄悄开始了。 (金光风)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