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国内外甜味剂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003/7/31 0:00:00 来源:壹食品中国网
  近三十年来,全球甜味剂市场历经数次巨变。19世纪七十年代,食品业的主要糖源是蔗糖、葡萄糖(营养型甜味剂),后来山梨醇、甘露醇及其他多元醇(即糖醇)和糖精、甜蜜素(cyclamate)被逐渐商品化使用,现在,高果玉米糖浆和果糖已成为重要的营养型甜味剂。此外还有八种主要的高倍甜味剂已在全球或部分国家批准使用。

  在甜味剂发展进程中,蔗糖市场一直随着人口增加而持续增长,始终保持着甜味剂市场的主导地位,但也面临着来自高倍甜味剂的压力。高倍甜味剂属于无热量或低热量产品,不像蔗糖那样,可能导致发胖、高血糖和龋齿等疾病,而且相对比较,高倍甜味剂甜度高,用量少,使用成本低,因此发展很快,尤其是高倍甜味剂在“低糖”或“无糖”等所谓的“特殊食品”中的应用更具竞争性。据估计,因为成本、口味和营养等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每年约2000万吨的蔗糖有可能会被高倍甜味剂替代。对高倍甜味剂的生产商和供应商,这就是潜在的市场。

  高倍甜味剂取代蔗糖的前提是不改变产品的口味。因此,高倍甜味剂技术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复配型高倍甜味剂性能及改变其口感使其接近蔗糖风味。近期开发的新型甜味剂和原有的甜味剂的新品种对食品业更具有吸引力。

  我国高倍甜味剂的生产和应用,从糖精钠(SodiumSaccharine)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目前的生产和应用也较活跃。

  1甜味剂市场状况

  1.1中国甜味剂市场状况

  近年来,我国甜味剂市场已形成以蔗糖为主体的高、中、低倍甜度的甜味剂共存的格局。低倍甜味剂如多元醇,每年用量约20万吨,其中以山梨醇用量最大;中倍甜味剂以蔗糖(包括甜菜糖)为主,每年用量约850万吨;高倍甜味剂生产和应用较成熟的品种有:糖精钠(SodiiumSaccharin牘、甜蜜素(SoduimCycala-maaate)、安赛蜜(AcesulfmePotassium)、阿斯巴甜(Aspartaaame)和甜叶菊糖(Stevioside)等。糖精钠是甜味剂的老品种,生产工艺较成熟,属于非营养型甜味剂,甜度为蔗糖的400~700倍。我国是糖精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见表1)。

  糖精钠的安全问题一直有争议,部分国家限制其使用量,我国规定糖精钠的最大用量为0.15g/kg,同时为了控制其过量发展,还相应规定了每年的生产量和内销量。从2001年起,获国家批准定点生产糖精钠的厂家仅有五家:上海福新化工公司、苏州精细化工公司、开封兴化精细化工公司、天津北方食品有限公司、天津长捷化工有限公司等。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度为蔗糖的30倍,其口味极似蔗糖,替代蔗糖混合使用,能保持食品原有风味,已在8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未开发生产应用甜蜜素,规定其ADI量为0.65mg/kg,它是目前我国食品应用最多的高倍甜味剂之一。我国甜蜜素生产能力约3万吨/年,实际生产量每年有2万吨,生产规模均较小。

  安赛蜜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口感好,摄入人体后不吸收,24小时内可从尿中排出,对人体安全无害。我国规定其最大使用量为0.3g/kg,我国已有工业化生产,产量较小,年产不足万吨,有少量出口。

  阿斯巴甜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属低热量高倍甜味剂,可用于食品、饮料及餐饮,但对酸及热的稳定性较差,不宜用于焙烤食品,美国是全球阿斯巴甜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我国已于近年开始生产阿斯巴甜,产量较小。

  甜叶菊糖又称甜菊苷、甜菊糖苷,是由天然植物菊提取的,甜度为蔗糖的180~200倍,属于天然无热量高倍甜味剂。甜叶菊糖(纯品)在各种食品生产过程中应用较稳定。我国有较大的甜菊种植面积,甜菊糖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天然甜味剂,但其最大的问题在于甜味不正,带有明显的苦涩味,甜味刺激缓慢,味觉延绵,纯度较难提高,一般的甜菊糖只有80%的纯度,由于成分的不确定性,导致难以良好规范生产。因此,尽管号称为“天然甜味剂”,但一直未能得到欧美等国家的认可,目前世界上仅8个国家批准使用。

  (一)

  表1我国2000~2002糖精的生产销售状况

  年  产量(万吨)出口量(万吨)内销(万吨)

2000   2      1.4     0.3

2001   2.74    1.7     0.9

2002   2.3     1.92    0.38

(作者:周日尤)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