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我国生产经营假劣食品势头得到一定遏制

2005/1/20 9:11:51 来源:食品产业网
    2004年,各地、各部门通过深化食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集中力量全面整治,使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等食品的安全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记者从19日召开的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暨“双先”表彰会议上了解到,2004年我国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后,米、面、油、酱油、醋等五类食品合格率由59.9%上升为95%以上,颁证企业的产量已占食品市场总量95%;大中城市商场“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的食品基本普及;质检总局对肉制品、乳制品等十类食品组织监督抽查3400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4.4%;食品流通企业普遍施行了索证索票、商品台帐以及质量追溯市场准入等制度。 

    2004年,全国共查处有关食品违法行为39万多起,货值金额14.6亿元,其中立案查处12.8万起,移送司法机关1585起,涉案人数5640人,逮捕270人,有力打击了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各部门、各地区先后开展了奶粉、儿童食品和“假商标、假标示、假包装”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由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查处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广州毒酒事件和黄花菜二氧化硫超标事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不法分子受到法律制裁,相关责任人受到了责任追究。 

    据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不安全因素贯穿于食品供应的全过程,各大类食品均存在安全隐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食品安全管理体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食品安全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不足。(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