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北京食品安全监管实现无“盲区”

2005/2/1 10:17:33 来源:中国质量报

    北京市不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初步构建起了现代化的首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首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基本实现了无“盲区”。

    据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张志宽介绍,目前,北京市已基本形成了市、区县、街乡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18个区县政府全部建立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和区县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相关机构、编制、人员、办公设备和经费已全部到位。308个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中已有266个明确了食品安全领导、组织和协调的相关部门,相继建立了议事、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举报奖励等制度。天安门、西客站、首都机场等地区也建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正在向社区和行政村延伸。

    早在2002年初,北京市推行了鲜肉销售协议准入制度,随后又将食品安全重点监管的范围扩大到牛羊肉、米、面、食用油、酱油、醋、豆制品、水产品、熟肉制品、桶装水、奶制品等14种,并实施了市场准入、索取票证、全程追诉、信用监管、强制退出、无害化处理等12项食品安全监管措施。从2003年底开始,北京市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专门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牵头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同时以立法形式,确立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市政府统一协调、统一抽检及发布、专家评估、强制退出和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制等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与风险,确保首都食品安全。

    目前,北京市各项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市政府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级例会和专题会议,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汇报,研究重大问题,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各相关执法部门建立了大要案协作查办机制,稳步推进综合执法。

    此外,北京市还建立了群众举报奖励机制,颁布、实施了《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现已对群众举报和媒体披露查处的3起重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进行了奖励,奖励金额达1.2万元。2004年,北京市卫生、质量技监、农业、工商等部门共监督抽查17类食品92137件,其中合格87301件,总体合格率为94.9%,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